欢迎您访问张謇纪念馆官方网站,今天是:
关于“用张謇精神研究张謇”的思考
2024-1-8    作者:施仲华    点击:273

沈振元

海门市张謇研究会成立之初,袁蕴豪同志提出一个口号——“用张謇精神研究张謇”。这是个内涵丰富、意蕴深远、富有感召力的口号。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术研究的深入,这口号对研究者的影响似乎逐渐淡薄,与我们的研究工作的关系也若即若离,渐行渐远,这是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首先要追问的是何为张謇精神?人们对张謇精神的认识往往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概括出许多精神。近读张廷栖先生《学习与探索》,他在书中提出七种张謇精神,即爱国、仁爱、奉献、勤俭、创新、务实。坦率地说,在众多的张謇精神中,有的是张謇的精神,有的不完全是张謇精神,或把当今社会提倡的精神贴上张謇的标记,或将张謇的思想上升到当今时代的高度,让人觉得“精神”太多,真伪难辨,使“用张謇精神研究张謇”成为一种难以捉摸的“迷思”。

第二要追问张謇的什么精神可以指导张謇研究?应当指出,张謇是实业家、教育家,但他首先是状元、文人、学者。他知识渊博,视野开阔、涉猎广泛,他是学术研究的行家里手,对学术研究有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论述,其中所隐含的精神,恰恰是我们研究张謇的金科玉律。现择其要者作简要介绍。

(一)“山容海纳”的为学精神

搞学术研究,第一要务是读书,要有“山容海纳”的精神多读书。张謇指出:“为学之道,若山容海纳。若见闻太寡,蕴蓄太浅,而辄自表襮:培塿之上,植林有几?潢潦之畔泽润无多!不独哲学、文学非多看书不可,即就科学而言,其各科之间,常有互相之关系,举其一不能废其二。且同一科目,此书与彼书,详略有不同。同一论题,此说与处彼说,见解有差等。必比类而观,乃能知其要;参互以证,乃能会其通”说得多么中肯!我们的问题,大多出于“太寡”“ 太浅”上面。“山容海纳”精神是学术研究者必备的精神。

(二)“知言”“有识”的治史精神

史料是史学的根本,言必有证,论从史出,是我国史学的优秀传统。我们研究历史首先要把史料读懂,然后才有见识,乃至有卓识。因此,张謇强调:“读史要在知言,而论事贵乎有识。”[2]知言,指就言辞以察知其思想的是非得失。“知言”“有识”不仅是知人论世的前提,而且是论世者应有的慎重态度和道德原则,因为“论史者将以著一书之得失,亦千古之准绳,诠释审驳,敢不慎焉”。

(三)“术贵大成”的创新精神

张謇主张:“教育重普及,学术贵大成。”大成,指学问有大的成就,《礼记·学记》“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张公还特别强调出国留学,学成而归的人,应使之“从容赓续,极深研几,萃世界之学术思想,铸造而树中国之徽识(标志)”。意谓必须继续学习,深入研究,在聚集世界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造出有中国印记的学术成果。这是学术研究的最高境界;这种创新精神也是学术研究者必不可少的精神

(四)“惜人才”“存正论”的论史精神

历史研究无禁区,但论史者必须排除偏见,不能凭个人好恶论人,张謇在评价孙中山时指出:“愿我国人以公平之心理、远大之眼光对孙中山,勿爱其长而因护其短,勿恨其过而并没其功。为天下惜人才,为万世存正论。”[6]他严肃地批评那些“信口开河”的论者,指出:“论学是一事,论事是一事,论人是一事。论学可就书言,论事须明事之真相,论人须明人之历史与身世地位,不可如报馆文章,信口开河,致蹈道听途说之戒,为识者所笑”。这种公允无私、爱惜人才,对历史负责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记起的。

(五)“明辨”“互竞”的争鸣精神

张謇说:“闭门但可造车,合金必资大冶,理以明辨而始得,学以互竞而乃精。”这是把学术研究引向深入的主要方法。对张公的这段话,我们感受尤深。一年来,我们的学术沙龙就是在“明辨”中得理,在“互竞”中使我们的学术研究不断精进。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精神是相对于物质而言的,它能动地反映物质并能动地反作用于物质,属于人的主观意识世界。一般来说,“精神”是主体,在社会活动中所具有的认知、情感、意志、信仰等因素,是主体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和内在意识及其品质。张謇精神就是张謇的思想、情感、意志、信仰、品质等在其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是成就他事业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也是其感动他人的人格魅力的核心,因而也是我们研究张謇的精神动力。然而,“精神”是个“复合体”,它是由许多不同层次,不同侧面的精神复合而成。张謇在《尧舜论下》中指出:“非事实无以载精神,非精神无以充事实。事实有迹,而精神无形”表明事实与精神是互相依存的,事实是精神的载体,精神是事实的灵魂,事实和精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有同质性,如张謇的创业精神与他创业的事实密切相关,对今天的创业者自然有更多的借鉴和指导价值。同样,张謇的学术研究精神对研究张謇的人来说,无疑是指路明灯。若以“此精神”去指导“那事物”,自然因缺乏针对性而归于失败;若以某种精神作为“万应灵药”指导一切事实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在坚守“用张謇精神研究张謇”这个学术口号的同时,将张謇的学术研究精神具体化。使之更好地指导我们研究张謇的工作。

(作者单位:海门市张謇研究会)

(本文转载自海门张謇研究会官网)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向上
CopyRight © 张謇纪念馆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54684号 您是本站第 9287661 位访客 Flash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