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张謇纪念馆官方网站,今天是:
张謇为如皋东乡《胡氏世谱》作序
2023-8-3    作者:施仲华    点击:586

吴志强

如皋东乡(今如东掘港芳泉社区)胡氏,为胡氏迁皋始祖宋初著名教育家胡瑗(字翼之,人称安定先生,谥号文昭)的一支。胡氏尊远古虞舜的后裔阏父为始祖,传十九世到胡城;从胡城再传四十世到胡瑗的父亲胡讷;从胡瑗迁如皋后,又传十七世至胡锦(字敬之)。胡锦在明朝成化中叶,由如皋城迁如皋东乡马塘(又称晓塘)南乡。从胡锦的五世开始又居今如东的茅家湾东的范公堤北,古称洪罗庄的地方。也即迁如东掘港的故址。皋东即今如东这一支胡氏,就把胡锦(敬之)作为迁皋东一世祖。

民国五年(1916)编的如东《胡氏世谱》共八卷,由迁皋东第十二世胡文辉主持修编,南通著名实业家清末状元张謇作序。该谱第一卷为序、诰命、凡例等;第二卷为列传;第三卷为像图墓土等;第四卷为上古、上世及迁皋东世系图;第五、六、七卷为世表;第八卷为艺文、跋之类。

在第一卷序部分,民国这次修谱,新增序13篇。原序有唐贞观十六年(642)魏征的序、南宋嘉熙三年(1239)工部侍郎李心传的序及咸淳八年(1272)文天祥的序,显然,这三篇序是收集而来,且没有其他明朝以来修谱的序和修谱名氏录。据该谱介绍,从胡瑗到胡敬之有谱牒,只是从胡敬之迁如东掘港后,一直延续十二世没有修谱。新序为张謇在民国六年(1917)所撰(据《张謇全集·艺文杂著》为民国三年撰),在张謇序后有举人刘邦霖于1916年、有魏家骅、有恩贡杨启熊、有举人金文源、有赵嘉勳、刘炳璜、有句容人曾任如皋检察厅厅长李莲(亚青)、有崇川人王鸿猷、有胡宗淦、胡兆玢、胡兆聪、胡兆煌等作的新序。族序辗转经年,足见《胡氏世谱》编修之不易。在卷一还列有诰命、河南程正叔的《文昭公传》、朱熹的《文昭公行实》二十四则及文昭公著书目录等。

在卷二列传部分,共收有35篇传记。南京户部左侍郎朱家驹为胡氏迁马塘南乡(即今如东马塘)一世祖胡敬之作传;冒襄为五世胡国富作《国富公传》,并标注为“姻晚生冒襄巢民”,说明当时冒家与如东胡家有姻亲关系。其他传记主要集中在十世及十一世。

主修者胡兆煌,生于光绪七年(1881),为迁皋东十二世孙,捐名焕章,字文辉。清赏戴蓝翎同知衔,升用知县。与张謇熟稔。其父亲治家之暇,遍访族中遗老或检寻家藏旧记,见有上世名氏行次即从而录之,后编成一册。昭穆序次,一目了然。因此,虽然历经十二世没有修谱,但在该谱中的“世系表”部分,从始迁祖胡敬之开始,有不少人物的生卒年月非常详细,就不足为怪了。这是不少家族修谱者值得借鉴的方面。

皋东胡氏从十三世开始字派为“学承安定,邦家之光,树人立德,永世其昌”。该谱在艺文部分还载有胡惠人《故吾居诗稿》、胡晓山《葆真轩诗集》、胡晴岚《琅竹轩诗稿》。

张謇曾借学籍于如皋。同治七年(1868年),张謇16岁,准备考秀才,但是张家祖上三代没有人获得过功名,属于“冷籍”。为了走上科举正道,经老师宋琛安排,结识了如皋的张驹。张驹同意张謇冒充他的孙子,以张育才的名义报名注籍,经县、州、院三试胜出,得隶名如皋县学为生员。从16岁中秀才开始,张謇每两年就去江宁参加一次乡试,先后5次都未得中。但是从此张家开始用冒名一事来要挟张謇,连续索要钱物,最后索性把张謇软禁在学宫居仁斋里,并将张謇告上了公堂,要革去他的秀才,还要下狱问罪。这场诉讼延续数年,令张謇十分狼狈。有一次,19岁的张謇得知如皋县衙门要拘押他,连夜逃往亲戚家避祸,冒着狂风暴雨,挣扎出泥淖深二三尺的护城河,摸黑探路,匍匐环城夜行。如城古城东门至北门3里多路,走了三四个时辰,抵达亲戚家中,狼狈不堪,外雨内汗。又一次,张謇为逃避诬告陷害,如惊弓之鸟,快速奔走,日行130里。

幸而张謇的老师们爱惜他的才华,为他四处斡旋。当时的通州知州孙云锦也出面为他调解。直到张謇20岁时,此案终于告终,礼部同意张謇重填履历,撤销控案,恢复通州原籍。由于张謇有在如皋艰苦的求学经历,因此对如皋有特别的感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最终,张謇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状元,成为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

张謇对如皋崇文重教风气十分嘉许,尤其对宋初教育大师胡瑗非常佩服和赞赏。对胡瑗的教育方法、教育思想极其推崇。可能深受其影响,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二月,张謇与罗叔韫、汤寿潜等在南通城东南千佛寺为校址建通州自立师范。1903年正式开学,这是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它的建设标志着中国专设师范教育机构的开端。

张謇创办的南通师范,借鉴胡瑗的教育规章,制定了严密的《通州师范学校章程》。张謇曾多次说:“昔胡安定弟子,散而之四方,见者不问知其人为胡瑗安定弟子。学者相语称先生,不问而知其所指为胡安定。而我校诸生毕业后所至,能有坚苦自立忠实不欺之精神,是人人一望而知为是从通州师范学校来者,则下走所深望也!”

一百多年前,状元张謇创建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又为胡瑗根脉地的如皋《胡氏世谱》作序,可见其对本土教育以及中国教育的重视,其对教育近代化作出的开创性贡献,值得今天的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总结。

(作者单位:如皋市商务局)

(本文转载自海门张謇研究会网站)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向上
CopyRight © 张謇纪念馆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54684号 您是本站第 9288050 位访客 Flash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