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张謇纪念馆官方网站,今天是:
一代企业家的济世情怀:论张謇贫富相济的思想与实践
2023-5-8    作者:施仲华    点击:1192

  

20207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他以张謇、卢作孚等爱国企业家为例,强调优秀企业家必须对国家、对民族怀有崇高使命感和强烈责任感,把企业发展同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主动为国担当、为国分忧。同年1112日,习近平总书记前往南通博物苑,参观张謇生平展陈,了解张謇兴办实业救国、发展教育、从事社会公益事业情况。习近平指出,张謇在兴办实业的同时,积极兴办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造福乡梓,帮助群众,影响深远,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民营企业家富起来以后,要见贤思齐,增强家国情怀、担当社会责任,发挥先富帮后富的作用,积极参与和兴办社会公益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了张謇的历史贡献,准确概括了张謇身上的企业家精神。从个体贡献到家国情怀,从民国时期的张謇到新时代的民营企业家,习近平总书记的一些讲话引发了我们对民营企业与社会公益,企业家精神与共同富裕的思考。

一、张謇贫富相济思想述评

张謇自小对贫富有切身体会,在创办实业、教育和慈善的过程中,不断深化了其对扶危济困和贫富相济观念的认识。张謇关于共同富裕的观点建立在经验观察和实践基础上,接受着时代的检验,直至今天仍发出着耀眼的光芒。

(一)张謇贫富相济的思想

1. 立论基础:贫富有分,资性有别

张謇对贫富早有认识,但一直都是零星的观点。直到1925年在与社会主义思潮、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回应中,他才系统性地表达了自己的贫富思想。

张謇认为资本家和地主的富裕有多种因素,这些人或以智,或以勤,或以俭,或以时,或以地,或以遇。智与愚值,则智者胜;勤与惰角,则勤者胜;俭与奢较,则俭为胜。得时与不得时,得地与不得地,得遇与不得遇,相视相逐,则得时、得地、得遇者胜”[1]。也由于这些因素,导致富与富也有差距,毕竟等富也而有大小之阶级,有久暂之阶级,有正不正、明不明、强不强之阶级

与富相对应,贫是因愚、懒、奢导致,而且张謇认为此智与愚、勤与惰、俭与奢,大都根于资性,则未富以前各个人天赋之阶级也。当然,富与贫、贫与贫都是相对的,贫会变富,富也可能致贫。因为一与十较则一贫,十与百较则十贫,百与千、千与万较,则百贫千亦贫

因天赋、资质和机遇的差异,社会客观上存在一定程度的贫富差别。通过对历史的考察,张謇认为,起初在尧舜时代,社会贫富并不悬殊,但秦代以后贫富差距扩大。他反对极贫极富,也反对富与富、贫与贫无别。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人民应当尊重并控制社会贫富差距,有所调和。

2. 实践举措:反对均贫富,倡导贫富相济

建立在贫富有别的基础上,张謇反对均贫富,倡导贫富相济。他把孙中山的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以及社会主义学说,统统视为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所宣扬的均贫富,并认为这些学说罔顾社会现实,因为建立在均贫富基础上贫民革命行不通,还会导致社会动荡。因此,张謇反对政治体制层面激进的政治革命,主张通过温和地社会改革,一点一滴地系统地缩小社会的贫富差距。

就宏观措施而言,张謇认为需要自存立自生活自保卫,通过营实业、兴教育、办慈善等自治手段的交相为用,实现相等”“相友”“相助”“相卫的社会状态。

就中观举措而言,张謇倡导恤贫”“安富恤贫就是当为之广设生计,若农之类,工之类,商之类,劳心之类,劳力之类,使有耳有目有手足之人,皆有所效以资其生,无耳无目无手足之人,亦有所安以恤其苦安富必须保富,当前社会上流行的均贫富观念实则是杀富济贫、铲除资产阶级,富者补助贫者则可,欲化贫富为一律则难。

就微观举措而言,张謇希望政府明定法令:大垦业、大工厂每年提成纯利十成一,或营垦者就其垦地分拨地亩,作为该处慈善、教育之基产;营工者视其资本之大小,补助地方教育、慈善,作为每年正当开支,以示资本家与劳工人,共戚均休

3. 道德规劝:贵贱是虚荣,需以礼化之

因贫富差别而使社会失去仁义道德,这是张謇的忧虑。在他看来,社会贫富差距过大不只是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在人们如何看待贫富差距、如何处理富人与穷人的关系这一社会问题,需要道德礼教来教导人们如何看待贫富、贵贱,缓和社会关系。

首先,他认为富人是勤劳节俭聪明幸运的,穷人要向富人看齐,引导穷人学习富人的优良品性,传递社会积极向上的价值导向。其次,相比于国外,中国基本没有贫富对立,穷人和富人之间关系并不紧张,中国大多数之人民为农,农人始终无地主虐待之苦,必不愿无故对人仇视。再次,张謇对均贫富从道义上进行批判,人之生活,全在勤劳。自身不在正当事业上努力,而希图取给于人。即能如愿以偿,其人格为何如耶?最后,张謇注重以《周礼》缓和社会贵贱矛盾。

4. 目标蓝图:新新世界

士负国家之责,必自其乡里始。张謇把南通作为其济世的试验田,其共同富裕的目标是建立新新世界,他设计了一幅实业、教育、慈善全面发展的乡村建设蓝图,三者按次第兴办,以为举事必先智,启民智必由教育,而教育非空言所能达,乃先实业。实业、教育既相资有成,乃及慈善,乃及公益

(二)张謇贫富相济思想评价

张謇一生经历丰富,长在农民之家,凭借勤俭持家家里日渐殷实,日益变成一个富裕农民兼小商人家庭,所以他从经验出发,不可避免地沾染了个人的价值观念,认为富裕即是勤智俭幸造就,贫穷是懒愚奢厄导致。这种贫富有分的观念源自社会经验的观察,表面上有宿命论的意味,背后是深刻的儒家尊卑有别、差等有序思想,在某种程度上与古罗马时期倡导的能力决定论也相通。

张謇贫富相济思想的本质是济世,其立论基础是人生而有贫有富,一切皆因天赋机遇使然。为维护社会稳定,他希望在经济上贫富相济、在道德上不仇富不嫌贫。虽然人与人在实现富裕的能力有所差异,但张謇否认了人人平等的价值基础,无视了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导致社会贫富差距加大的社会现实。当然,张謇的贫富相济思想是中观的、务实的、辩证的,他所认可的天资与机遇随时都可能变化,因而贫富会相互转变,并可以人为调整缩小差距。当然,张謇时代尚未有共同富裕的概念,但在天下大同等儒家观念影响下,张謇的思想触及到共同富裕的外延,他的实践也切切实实为共同富裕尽到个人的责任与企业家的社会使命。

二、张謇极具个人魅力与实践性的共同富裕之路

张謇不同时期分别以学者、官员、企业家、社会名流的身份从事着实现共同富裕的工作,其实践最大的负担是以个人的努力和企业的效益承担了政府应负责的社会事业。正如学者罗一民所说张謇以非官员的身份,创办实业,解决了当时偏于一隅的通州及周边区域几百万百姓的民生问题,不仅是以有形财富的方式推动了社会现代化发展,更是以无形财富形式从精神上启迪后人在现代化道路上不断前进。

(一)实业养民:予贫者以发展之机会

予贫者以发展之机会。张謇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他认为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没有饭吃的人,要他有饭吃;生活困苦的,使他能够逐渐提高。这就是号称儒者应尽的本分。他一生倡导并践行为生民立命的思想,为此创办的第一个企业便从大生中取名,由此在实业救国道路上表现出以生民为大德的理念。

父实业母教育,张謇认为发展民族工业是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他一生创办30多个企业,涉及棉纺织、面粉、榨油、酿造、造纸、火柴、制皂、印刷、冶炼、航运、陆运、电力、旅馆、金融、房地、水利、盐垦等行业。首先,实业需要大量工人,能解决许多人的生计问题;其次,在从事生产活动,工人能习得谋生技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张謇深知大多数老百姓饱受生存之苦,希冀其有生存之技,为其寻一二条生存之路。胡适在《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序》里评价道:他(张謇)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

(二)办学教民:教育以普及为本,普及以生计为先

张謇一生亲自创办的学校和参与创办的学校有370多所,涉及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涉及一般教育与特殊教育,涉及农、工、商、医、法等多个门类。他主张教育以普及为本,普及以生计为先。这是一种学以致用思想最直接、最本真的表达。为了实现贫富相济的目的,他创办的实业学校坚持以学促工,以学带工,学以致用的理念,因而其办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实际需要、条件允许就开办。学校选址位于工厂附近,方便学习与及时解决问题。如为配合刺绣、发网等手工艺品的生产与出口,就在女子师范里开设女工传习所;为发展蚕桑、丝绸业,开办女子蚕桑讲习所;如为了办纱厂开南通纺织专门学校、纱厂需要棉花则就海滩荒地创办垦牧公司,并筹备南通农业专门学校;因交通运输需要创办南通天生港轮步公司并在吴淞设立商船学校。

一环扣一环,一行连一行。张謇的教育理念是有序务实的,他优先发展基础教育,根据南通地区发展的实际状况,以师范(为办学准备师资)、小学(根据路途涉及小学数量)为起点,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逐步兴办各类技能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逐步改进完善,条件成熟则逐步升级,提高办学水平与层次。张謇设想并实践着一种基础教育+实业职业教育模式,一方面大量普及小学等基础教育,让社会大众尤其是职工子女掌握最基本的文化知识,另一方面适应生产需要开设培训班、创办职业学校,培养产业工人,提升业务技能与技能素质,让每个人有生存之道,最终进而改造社会。

(三)慈善惠民:致力于公共服务均等化

张謇一生热心公益,尽心慈善事业。有学者评价张謇在全力推行地方自治过程中,为提升区域民众的整体素质,为地方发展积累物质和人才的基础而建立的公共教育事业,为改善区域生态和人文环境而发展的市政建设、公益慈善文化等一系列的企事业,都成为我国近代公共服务事业的典范。事实上,张謇慈善的实践价值远不仅于此,他是以一己之能,以企业之力提供了政府应当提供的社会公共服务,他开创了企业家参与社会公共服务的模式,并且努力实现服务的均等化。

1. 医疗卫生

张謇对医疗卫生事业十分关注,很早就有创办医院及医校的想法。当南通工业初具规模,人口较为集中后,为解决经常发生的传染疾病导致的惨重伤亡等情况,他开始筹备通州医院,并说:都市集中生活,首重卫生,且医学之发达与否,有关民族之强弱。故人生所需,不可无医。乃建大学医科于学区之中心;而附医院于其侧院,非以为营利也,也含有慈善公益、学术实习诸义。

秉持慈善为民、济世救人的情怀,张謇在创办的通州医院内增设医科学校,之后更是引进人才、增设国外先进医疗设备、鼓励中西医兼容并包,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医学资源,体现了其以医学的发达来为民众服务、为振兴中华助力的思想。

2. 体育娱乐

张謇十分重视国民体育锻炼,极力倡导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并投入巨资在南通修建了第一公共体育场和第二公共体育场,其中设有网球、篮球、野球、队球、乒乓球、秋千、木马、平台、浪桥、浪船、滑台、旋板、高梯等运动项目。体育场每天对外开放9小时,任人运动,无贫富老幼男女之分,不取亦无入场费,使南通人民较早地享有一个可以自由活动和锻炼的运动场所。1918年张謇还集资建造了南通五公园,依次为北公园、中公园、西公园、南公园、东公园,在五公园内设有气枪室、网球场、游泳场、竞漕船坞等体育娱乐设施,开展气枪、球类、棋类、钓鱼、弹子、秋千、走梯等竞技与健身活动。

这些体育场馆的建立,让更多南通百姓享受到公共服务的同时,慢慢形成了公共生活与市民社会的概念。

3. 社会救济

张謇对弱势群体备加关怀,体现了一代企业家贡献社会的价值担当。他建育婴堂收留弃婴,并收养儿童视为己出悉心培养。他建养老院照顾鳏寡老人,建盲哑学校给盲哑儿童开设特殊教育,建栖流所收留流浪乞丐,残废院让残疾人享受稳定的生活。对待孤苦贫民子弟建贫民工场、平民学校,为的是使他们有一技之长,能独立谋生;对待不良妇女建济良所,使其改邪归正,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培育良好的社会风气。如此种种,体现了他以人为本、关心民生疾苦的仁爱精神,彰显了仁者爱人的大义。

三、张謇贫富相济思想与实践的启示——企业家精神之于共同富裕

张謇向来不是坐而论道、述而不作的,他对共同富裕的贡献不只是思想价值层面,而是通过开展共同富裕的实践给当时和现代的企业家树立了榜样。

(一)张謇及其企业家精神

张謇是民国时期实业救国企业家的典范,也是旧时代通过乡村运动实现共同富裕的探索者。2020721日,习近平总书记以张謇为话题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企业家要带领企业战胜当前的困难,走向更辉煌的未来,就要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张謇身上有成功企业家的能力、情怀、事业价值观念,其精神包含爱国情怀:士负国家之责,必自其乡里始”“创新精神:敢为人先,独力开辟无数新路”“诚信守法:忠信笃敬,持之以诚”“社会责任:国计虽艰,民生实为国本”“国际视野:洞明世界大势,竞会五洲文明。这与中国新时代企业家精神逻辑一致、意蕴相洽。尤其其中的社会责任内容,张謇多有精彩表达要做一二有用事业”“人之寿不寿,不在年岁之多寡,而在事业之有无等,其中的事业二字,与《易经·系辞》中的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内涵相同,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学习张謇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让人民大众过上共同富裕的美好生活。

(二)张謇贫富相济思想与实践的启发

1. 共同富裕是企业家的原始使命和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说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重点鼓励辛勤劳动、合法经营、敢于创富的致富带头人,让先富带动后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目标追求,也是中国人民的美好愿望。实现共同富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和奋斗,也离不开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参与。

中国民营企业及企业家的诞生,源于改革开放,源于邓小平同志对改革开放的构想,即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让先富带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十八大以来,国家将重心放到如何避免东西部地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收入差距继续拉大上,因此不断实施西部大开发、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也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成为国家的战略和愿景目标。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允许民营资本创立企业,企业和企业家的原始使命就是通过先富带后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 企业家有回馈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意愿

张謇一生立功立德立言,归根到底是坚持济世为民,以其务实的姿态行为民之实。由此可知,企业家一方面有心系民生苦乐、反哺社会的责任感,另一方面,企业家先富带后富,也彰显了个人的社会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指出:社会是企业家施展才华的舞台。只有真诚回报社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家,才能真正得到社会认可,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蓬勃发展,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作为先富起来的民营企业家群体,是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新征程上,民营企业家有回馈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意愿,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必将在推动共同富裕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3. 企业家有实现共富的知识与平台

扶贫先扶志,让工人激发生活的信心,扶贫必扶智,让工人学会如何生活。张謇共同富裕实践给我们的启示是企业家有先富带后富的能力。企业家有富裕的经验、实现富裕的平台和技能。如腾讯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战略,依靠自身技术和数字化能力助力社会发展,以1000亿元资金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作出更持续的探索。当然,在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企业家也将自己辛勤劳动、合法经营、敢于创富的价值观念传递出来,一如张謇暗含的思想——以道德力量在社会形成一种人人勤俭聪慧,努力向上的价值导向。

4. 企业家实现共富的领域更加广泛

像张謇一样,企业家先富带后富的工作可以是极具个人魅力的。企业家因个人成长和发展经历不同,创办企业的行业、类型和门类不一,导致他们关注的领域多种多样。相比于国家的专项扶贫,在涉及农村医疗、卫生、教育、文化、文旅发展等类型中,企业家解决就业、帮扶发展的方式更灵活、类型更丰富、形式更多样。

四、结语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是时代重任。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平均主义。促进共同富裕,需要凝聚最广泛的社会力量,需要高收入人群和企业自觉自愿承担社会责任,更多回报社会。作为市场主体的各类企业,拥有资金、产业、人才、渠道、信息等多方面优势,在做好自身企业的基础上,理应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发挥更大作用、承担更多责任。在积贫积弱的旧社会,张謇致力慈善公益事业,以一己之力,努力把南通建成一个新世界的雏形。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企业家更应见贤思齐,秉承张謇父教育、母实业、以宏慈善、教养并重等理念,积极投身慈善公益、普惠教育、医疗救助、乡村振兴、低收入群体增收等带后富、帮后富的具体领域,以做一分便是一分的信念坚毅力行,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磅礴而持续的力量支撑。

(作者单位:中共太仓市委统战部)

本文转载自海门张謇研究会官网)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向上
CopyRight © 张謇纪念馆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54684号 您是本站第 9201124 位访客 Flash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