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张謇纪念馆官方网站,今天是:
张謇与王个簃
2011-11-10    作者:jry    点击:5866
 

张謇是清末状元、驰名海内外的教育家、实业家和社会政冶活动家;而王个簃则是吴昌硕晚年的入室弟子、吴门艺术殿堂的扩建者、我国著名的书诗画印艺术教育家。当张謇奔驰江淮间,在兴教育、办实业取得辉煌成就名满天下的时侯,王个簃还是在“通中”执教的青年(20多岁)教师。由于在《张謇全集》和其它日记文稿中至今未发现与王个簃交往的记载,因此,人们无法了解张王之间的故事。倒是王个簃在他晚年的怀念中揭示了张謇对他人生转折产生重大影响的一段史实。

  王个簃出生于海门三星镇,离张謇出生地常乐相距不过二三十里,但认识张謇还是从认识其书法开始的。当年,张謇身为清末状元,曾为南通县衙门题写了一幅“畴昔是州今是县,江淮之逶海之滨。”的对联悬挂于大堂,雄浑苍劲的字迹给正吸吮着书法艺术营养的王个簃留下深刻印象,他以纯朴的乡情,尊称张謇为张啬公,在他眼里,张謇是一位具有远大目光的大实业家,更是一位大书法家,他的字铁划银钩,力能扛鼎。当王个簃离开海门来到南通读书、研习书法篆刻以及后来参加工作后,就有更多的机会看到啬公的墨迹了,每次看到,他总要仔细揣摩。心里总想,能不能有机会见到啬公并当面请教呢?当时南通有位号称首富的商人徐贯恂,广交友,颇风雅,经商之余也喜欢吟诗作赋,因此也成了王个簃的诗友,并经常出入他家做诗吟词,彼此可以说是过从甚密了。在一个金桂飘香的日子里,徐贯恂邀请王个簃用午膳,王个簃如约前往,到后来才知道,原来徐公是宴请张啬公的,而且无其他陪客,就他一个敬陪末座了。

  这是王个簃第一次见到张啬公。能与状元公对坐共酌,王个簃不免有点受宠若惊。他正襟危坐,言谈举箸惟恐失礼。而状元公却谈笑自然,十分亲和,两人涉及的话题都是诗书画印,啬公对吴昌硕的艺术非常了解,他说:“听说你喜欢画画、刻印、做诗,这很好嘛。”王个簃说:“您的字厚重得很,我向您请教。”张謇说:“我的字普普通通。你看过吴昌硕先生的《一山楼》匾额吗?真是好得很。你看,一字只一笔,山字笔划也不多,而楼字的笔划这么多,这三个字难写呀,我看,别人是写不好的,只有像吴昌硕先生这样的大家才能写得如此结构严谨,挥洒自如,完美无缺,真不愧是大家风范。”昌硕先生为南通名士刘一山书写的“一山楼”横额王个簃也看到过,他的看法是“气势非凡”。此时此刻又听到张謇极高的评解,内心更为敬佩。啬公接着说:“我也听说你刻的印章吴昌硕先生也评过了,真不简单,我希望你跟昌硕先生学下去,你应该走这条路,这条路是对的。”此时,己在南通师从李苦李先生(吴昌硕早期入室弟子)醉心于缶庐艺术,并已萌动了辞去优厚的教职赴沪追随昌硕先生学艺的思想,但沉重的家庭负担也使他举棋不定。张謇的谆谆善诱的教导给了王个簃巨大鞭策,增强了他赴沪学艺的信心与决心。不久,在苦李先生的引荐下,王个簃终于坚定地来到上海,入室吴门,拜昌硕老人为师,遨游于艺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向上
CopyRight © 张謇纪念馆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54684号 您是本站第 9206429 位访客 Flash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