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到南京就任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誓就职的地点,则是张謇一手规划建筑的咨议局新房。
临时政府希望张謇出任财政总长,但张謇知道最大的困难在于财政,只答应出任实业总长。1月3日这天,孙中山与张謇一起商讨问题,谈话的具体内容已不可考,张謇在日记中只说是“未知涯畔”,对孙中山颇有讥评。二人在性格上,一个富于理想,一个强调务实,谈话显然很不投机。而此前张謇在考察袁世凯主政天津的业绩后,对袁的评价是:“慰廷要是不凡,但气稍粗狂耳,举世督抚,谁能及之?”
1912年1月6日,张謇与袁世凯的代表张绍曾在南京会晤。1月10日,他打电报给袁世凯,解释设立临时政府是为了稳定南方形势而不得已为之。他还暗示让段祺瑞等向清廷请愿逼宫。这一建议,正合袁的心意,他的确也是这样行动的。
2月12日,清帝下诏退位。革命党人冯自由记载:“清帝逊位谕旨之文辞即在赵(凤昌)宅起草,乃出张季直(张骞)手笔”。耐人寻味的是,张謇并没有在日记中记载这件名垂千古的事情。三天后,张謇看到退位诏书时,在日记中并不轻松地写下:
“此一节大局定矣,来日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