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张謇纪念馆官方网站,今天是:
普及学校
2011-9-21    作者:沈颖楠    点击:3892
 

 

江海交汇桃李红,

棉乡处处书声响。

 

光绪三十二年四月初十至十二日,张謇在家中接待王康寿先生,王欲辞海门高等小学职,张謇尽力做工作挽留。当日致函海门厅同知梁孝熊,一面请对王及海门高小多家关心,一面又称听说海门士绅有自办中学之说,鼓励亟以为善。

1905年底张謇撰《辞谢农工商大臣见招答友函》,回顾自1886年,尤其是1895年以后因投身“实业救国”,对“念有实业而无教育,则业不昌,乃导源于师范”,而“不广实业,则学又不昌”。对所经历之先祖,则概括为“三难”(集资、求才、御侮)、“三不及”(财力、精力、日力)。由此张謇认识到,光靠自身办学,一少二慢,远远不适应社会需求,还必须组织和动员社会办学,以普及教育。但社会办学一旦掀起热潮,仅靠通师培养的教师又远远不够。海门不办中学,可办教室短训班以应急。

这一决策果然有效,1907年起海门全境掀起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办普及学校的高潮。

余东市(镇)办校:1907年二月,市西河便,市立第一初等小学校,74人;1912年三月,第一初等小学校改设为高等小学校,计用银2000余元。1913年,增教室2间,1914年八月,学生两级,仅23名,时因邻区张謇办的县立第三高等小学校成立,即并入“三小”。

1907年二月,包场,市立第二初等小学成立,学生46人;

1907年二月,郁家土地堂,市立第三初等小学成立,学生24人;

1908年三月,六甲镇,市立第四初等小学成立,学生36人;

1912年二月,柴南沙,市立第五初等小学成立,学生37人;

1912年三月,岸头镇,市立第六初等小学成立,学生41人;

1913年三月,五里墩,市立第七初等小学成立,学生28人;

1913年四月,二甲镇,市立第八初等小学成立,学生14人;

1913年九月,头甲镇,市立第九初等小学成立,学生9人。

海门南部等其他地方也都同时掀起了办学热,可惜资料留存不全,在此无法一一列出。

一个个孩子,一棵棵树苗;一所所学校,一堆堆火场。张謇为孩子们心中点亮了文明的圣火,张謇在民族的胸膛里点燃了熊熊的烈火。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向上
CopyRight © 张謇纪念馆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54684号 您是本站第 9239305 位访客 Flash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