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张謇纪念馆官方网站,今天是:
合众大闸
2011-9-20    作者:admin    点击:3594
光绪二十七年(1901)初冬,通海垦牧公司围堤如火如荼,热火朝天。张謇沿着海边穿越枯萎的芦苇,在荡草上采出一路深深的脚印,来到了蒿枝港视察工地。只见民工们一字长蛇阵,海堤正在形成,似勇士们正在镇守边疆,守卫着每一寸国土。展望着这片荒滩即将变成良田棉仓,张謇顿生几多喜悦,写有《蒿枝港》一诗:
我皇御极初,海东连苦潦。
方里五六百,沙田万家绕。
沟浍不相贯,阻绝尾闾道。
夏秋三日雨,浊浪起豆秒。
三年两不登,饥馑忧父老。
权舆戊寅岁,循滩测滈渺。
委宛趁洼流,譬若卜巫(王+交)。
万歃从之施,豁然泻霪滈。
遂与沧海通,俨若众流表。
万事自人力,何者关有昊。
有司但征赋,余沥恣醉饱。
我来营垦牧,百喙迭震挠。
膏煎正自取,于人亦何恼。
青青蒿丛根,潮汐记昏晓。
坐览海东云,万里冥白鸟。
张謇考虑大片围地的挡潮排咸、通海排涝,拟建水闸。可惜,经费已集中于围堤挡浪,根本无钱、无力、无技术造闸,只得暂先埋涵过渡,待创造条件后再建大闸。17年后,张謇才将建蒿枝港闸提到了议事日程,从根本上解决垦区水利。
为江海保坍及沿海垦区水利,张謇分别引进聘用荷兰、瑞士、英、美等国多名世界著名水利专家前来躬临踏勘,专题研讨治理对策,为全国所未见。1919年春,荷兰水利工程师特来克在张謇的陪同下,来到通海垦牧公司,先周视新区全貌,后去蒿枝港口实地堪察,洋工程师在海滩一边观察丈量,用铅笔记录、打图样,一边与张謇商讨,人们见之为奇事。拟定于石堤、东元两相交界的蒿枝港下游入海口,距港口500米处建造大水闸一座,以调控整个通海垦牧区的水利、排咸及交通运输。特来克回到南通后,立即日夜设计制图,并做了个模型。该闸共7孔,总净宽16.3米(边孔1.95米╳6孔=11.7米,中孔4.6米)。闸底高程:中孔0.4米,两侧边孔由内向外分别为0.46米、0.57米、0.62米,闸底成弧形船底式。闸顶高层6.9米,设工作台和交通桥。钢筋混凝土结构,迭梁式木闸门,手摇绞关启闭。造价3.28万元,设计流量每秒40立方米。取名“合众闸”。
如此重要的大闸工程自然令张謇倍加关注,民国九年(1920)五月十六日,张謇视垦牧公司三闸地。十月十七日又至垦牧公司,十八日视第一堤石工,经北新河到蒿枝港闸地,检查开工准备工作,回公司途中正值雷阵雨,淋得像“落汤鸡”。十月下旬,张謇亲临现场举行开工仪式。有人认为建闸后,在川流港则淤沙多,港口必将淤塞,必须预备一艘小火轮,趁大潮开动清淤,张謇采纳了。
民国十年(1921)三月,张謇冒着大风前往蒿枝港视察水闸工程进展、质量,解决资金、材料问题,咸风打黑了状元的脸,像个老农民。后又至垦牧公司,准备落成典礼,亲笔题名“合众闸”,即为聚合民众之力的意思。老百姓因见闸门7孔,便习惯称之谓“七门闸”。阳历12月28日上午,隆重举行合众闸落成典礼,海门、南通两县及吕四场知事亲临祝贺,远近民众闻讯而来观看者不计其数。当闸门徐徐吊起,内河咸水如瀑布般倾泻翻滚入海之时,鞭炮声、欢呼声连成一片。
合众闸竣工,闸旁立有一块钢筋水泥浇制的纪念碑。笔者于2006年6月16日上午在启东市政协和水利局同志陪同下,在蒿枝港闸管所内东围墙脚,找到了这横倒在地沉睡近百年的水泥闸碑,约高2米、宽1米。只见上面竖刻着两行手书字依旧十分清晰,可惜上端已破损残缺两字,露出钢筋头尺余。右行为:“□建者张詧张謇建者江”;左行为:“□岷监工者王承泽张景武”共20个字。经考证应为:“资建者张詧、张謇,建者江导岷,监工者王承泽、张景武。”
从碑文分析,该闸是由张謇兄弟俩出资建造,通海垦牧公司江导岷主办承建。因系遥望港九门闸之后的最大一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建造的要求高,责任大,所以将有关责任人的名字都刻上,以示职责。该闸是启东历史上最早建成的一座大型排涝挡潮闸,至今仍为数十万亩良田的排咸排水保丰收发挥着重大作用。
该闸抗日战争时期遭日军破坏,此后国民党政府热衷内战无人修建。直至1950年启东县人民政府将该闸修复使用,并经四次维修改造。1965年、1987年先后两次加固交通桥,为汽-8级,桥面净宽3米。1967年,将原突梁式木闸门手摇绞关启闭,边孔改为直升式钢丝网水泥平板闸门。1990年中孔改为钢丝网水泥平板闸门,机器电动油压启闭,设计流量每秒98立方米,排涝面积32万亩,造价5.85万元。1997年老闸改建,按闸址地名更名为“蒿枝港闸”。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向上
CopyRight © 张謇纪念馆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54684号 您是本站第 9204589 位访客 Flash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