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张謇纪念馆官方网站,今天是:
垦殖造“井”田
2011-6-13    作者:Admin    点击:3650
 

……地呢?学富五车、博古通今的张謇,想到史籍记载的一种远古时代的土地制度——“井田制”。这是因田地被划成“井”字形而得名。张謇思忖:全搞成这种方整化的土地,能排能灌,又便于耕作,何愁长不好棉花!当下,张謇喜不自禁,伸手拿出书案上的紫色端砚,除去砚池中的墨水,倒扣过来,找来一把刻刀,就在砚台背面的中央,用劲细细刻起来,雕成一个“井田”的形状。然后,他在这“井田”的四周,拿刀阴刻成这几句行书文字;井田之制犹可行于新垦之地,今淮安濒海地尽垦矣,制砚记之。民国七年戊午四月,啬庵老人题词。

由于张謇在垦区推行规范化的管理,油漆是土地达到“井”字形的方整,使荒凉贫瘠的黄海滩涂变成了百里棉田。最好的年份,产棉达到16280担以上,满足了各纱厂的用棉之需。张謇搞垦殖名扬遐迩,引来参观者络绎不绝。

1909年秋,张謇的好友刘厚生直译过来,兴致勃勃地视察垦区。刘厚生含着幽默的口吻对张謇说:“四先生,你不愧为真正的书呆子,你竟把童年时代八股所引进井田学说的陈腐滥调,一件一件地实行起来了。”张謇听了,笑开一张大嘴,很快活地对刘厚生回道:“厚生,厚生,你方式我真正的知己,别人都不了解我也。”显然,刘厚生意在赞叹张謇化腐朽为神奇的手段,由此人们也知道了张謇垦区经营的历史渊源。

作者:丁士风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向上
CopyRight © 张謇纪念馆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54684号 您是本站第 9226332 位访客 Flash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