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张謇纪念馆官方网站,今天是:
张謇与异国友人金沧江的交往
2011-6-8    作者:Admin    点击:3111
 

 

    张謇与朝鲜爱国史学家、文学家金沧江的交往不同于一般。

    金沧江(1850-1927),名泽荣,字于霖,沧江为他的号,又号韶濩生,晚年又称长眉翁。他的史学著作有《校正三国史记》、《新高丽史》等。他所编选、校注的朝鲜作家诗文集有《丽韩九家诗选》、《丽韩十家文钞》、《箕子国历代诗》、《申紫霞诗集》等。他自己的诗文集有《沧江稿》、《韶濩堂集》等。

    张謇于光绪八年(1882)随清军援朝平乱,在朝期间,张謇拜访朝鲜的贤士大夫,结识了金沧江。张謇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所写的《朝鲜金沧江刊申紫霞诗集序》中有详细的记载:

    往岁壬午,朝鲜乱。謇参吴武壮军事,次于汉城。事平,访求其国之贤士大夫,咨政教而问风俗。金参判允植颇称道金沧江之工诗,他日见沧江于参判所,与之谈,委蛇而文,似迂而弥真。其诗骎骎窥晚唐人之宝,参判称固不虚。间辄往还,欢然倾洽。沧江复为言其老辈申紫霞诗才之高,推服之甚至。予亦偶从他处见申所流传者,盖出入于晚唐北宋之间。甲申既归,遂与沧江睽隔,不通音问。阅二十年,忽得沧江书于海上,将来就我。已而果来,并妻孥三人,行李萧然,不满一室,犹有长物,则所抄紫霞诗稿本也。久复谋为刊印,然沧江所得于书局雠校之俸,固不丰。又久之,乃为节删而印行焉,犹近千篇。沧江于紫霞之诗可谓有颛嗜者矣。比与余书,子方劫劫然忧天下之不活,而仆忧一诗人之不传,度量相越甚远。余语沧江活天下难,若子传一诗人亦不易,相与大笑。世变之棘也,举天下之人,方将视易色而听易声,年少子弟瞢焉。方将攘臂蹑足,刍狗中原之文物,何有于诗?夫诗固养生之术也。人之生宣郁必噫,吐怀必鸣。诗以美其噫与鸣云尔,人情宁有不愿闻噫与鸣之美而喜其恶者。欧人为诗,乃必专家。人之欲宣其郁而吐其怀者,悉属之代为诗以寄其噫与鸣。然则将胥天下之性情而活之,诗其一矣。紫霞之诗,诗之美者也。沧江学之而工,而辛苦以传之不迂。独念金参判年过七十,以孤忠穷窜海岛,不复能有握手谈诗之一日。见沧江所编紫霞之诗,得毋有人事离合相形之慨也乎!

    有慨于人心之儇薄,赞美金沧江珍爱前辈诗作、保护发扬祖国优秀文化之美德,文中充满了对异国友人的敬爱之情。

    19059月,列强正式承认朝鲜由日本单独占领和“保护”,朝鲜全国震惊。金沧江为亡国之祸而悲愤至极,毅然决然地辞去正三品通政大夫、弘文馆纂辑所纂辑委员之职,在当年104日离开汉城,107日,携带妻子儿女从仁川登舟,在海上飘泊了五个昼夜,终于到达上海。后又去苏州投奔诗友,被婉言拒绝。金沧江走投无路,只好又回到上海。他终于想起了张謇,于10月下旬在通海实业公司驻沪帐房中见到了张謇,张謇热情地接待了他。1030日,张謇安排金沧江在南通定居下来。

  金沧江在南通濠河之滨定居下来后,张謇为了替金沧江谋求生活之资,据《张謇日记》记载:“(光绪)三十一年乙巳(1905)月……朝鲜金泽荣自其国移家来通,任以翰墨林书局督校。”从此,金沧江成为张謇的一位挚友,诗文往来不绝。金沧江一方面勤奋工作,一方面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刊印了不少有关朝鲜的史学和诗文著作。而在此后的交往中,张謇写了不少诗歌作品,均被保留了下来。

    宣统二年(1910)写有《与金沧江同在退翁榭食鱼七绝三首》:

    昨日刀鱼入市鲜,匆匆先上长官筵。如何顿得非常价,江上春寒过往年。(刀鱼)

    王字河心水不波,霜头雪尾网来多。渔人不惜终宵苦,卧醒时闻打桨歌。(银鱼)

    新城城外港通潮,蚌味清腴晚更饶。一勺加姜如乳汁,胃寒应为退翁消。(蚌)

    退翁,是指张謇之兄张詧,号退庵,长张謇两岁。张謇兄弟俩用刀鱼、银鱼和蚌肉等最鲜美的菜肴招待金沧江,张謇并写了上引这组诗,一方面与友人共同品尝美味,另一方面也抒写了对渔人辛劳的同情。因此,金沧江十分感激地写道:“通州从此属吾乡,可似嵩阳似汉阳。为有张家好兄弟,千秋元叔一肝肠!”

    1911年武昌一声炮响,辛亥革命取成成功,江苏光复,金沧江同中国人民一样欣喜若狂,写下了《感中国义兵事五首》组诗,现摘引一首于下:

    武昌城里一声雷,倏忽层阴荡八垓。三百年间天帝醉,可怜今日始醒来。

    他对辛亥革命的成功表示由衷的高兴,并给自己新取了外号,自称是“中国新民”、“南通新民韩产金泽荣”。在其中寄托着他渴望自己祖国摆脱日寇统治、走上独立自新道路的浓烈而深切的愿望。

    1917年2月11,张謇写有《沧江示所和诗复有赠》:

    爱客攻吾短,论诗数尔强。

    时时惊破的,炯炯达升堂。

    蜡屐吟山出,蜗庐借树藏(沧江寓庐名“借树”)。

众人怜寓卫,后世有知扬。

    张謇对金沧江的诗论十分佩服,称之为“时时惊破的”,并谦虚地欢迎金沧江指出他诗歌的短处,由此可见他们之间形迹的亲密,友谊的深厚。

    1919年中秋节,张謇写有《己未中秋约沧江叟、吕鹿笙、张景云、罗生、退翁与儿子泛舟,用东坡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句韵》:

    今年遇闰双秋七,月到中秋气已寒。天上霓裳元是穀,人间都着袷衣看。

    一碧濠波净蘸桐,临濠歌吹走儿童。年年待记公园会,天正高高月正中。

    画船觞客快清游,白发当风映黑头。酒畔不须惊世事,沧江东去汉西流。

    今月分明古月圆,今人但觉古人贤。古人好处月都见,第一能诗又种田。

    新教伶童舞柘枝,明年今日甲班齐。酡颜主客应俱健,看送山河月影低。

    这一组五绝不仅写出了他们在中秋节赏月时情绪之高、兴味之浓,更可看出金沧江已完全融入了这一文人集团,他跟张謇的朋友以及家人已打成了一片。

    1920年8月1,是金沧江七十岁生日张謇写有《沧江翁今年七十,不以生日告人,八月一日为延客觞翁于观万流亭,赋诗为寿,属客与翁和之》:

    六十七十翁发皤,旧运新运天旋螺。

    春秋惟有乱可纪(指翁作《韩史》),忧乐合以诗相磨。

    看花老辈应逾共,载酒佳时莫厌多。

    槛外朝来云物好,从容等视万流过。

东北浮云屡变更,秋风落日汉阳城。

    南坛幕府萦吾梦,左列词曹系子情。

    一局烂柯嗤对奕,几时得尽话长生。

    引年送日须歌舞,准备缠头听玉笙。

    他劝导金沧江不要过分地为朝鲜的政局担忧,应当放开胸怀,饮酒赋诗,歌舞对奕,以求延年益寿。

    1922年张謇又写有《十月三日,吴生眉孙至,邀同沧江、星南、烈卿小集观万流亭,烈卿先有长律,因赋》:

    北方有佳客,来与高秋俱。本是江海彦,沈溟赋京都。

    远闻夙心许,兹晨叩吾庐。良会匪易得,况乃辛苦余。

    折简趁风日,展席依菰蒲。霭霭烟岭送,潆潆霜流纡。

    各映山水色,绿鬓皓发须。当杯杂问讯,所得惟叹吁。

    不如沧江叟,语噤默坐隅。飐飐栏前叶,堕浪不可扶。

    世事一乌过,那辨雌雄乌。君子慎相勖,败意且驱除。

    这次聚会是吴眉孙从北方来,张謇邀请金沧江等一起观景赋诗,但大家面对肃杀萧条的秋景,忧伤国事,不免长吁短叹。而金沧江则“语噤默坐隅”。张謇勉励大家不要消极悲观,应当振作起来。

    192410月下旬,金沧江生病了,张謇写有《视沧江病》:

闻病抛诗叟,来探借树亭。填栖书臿被,烧炕柮连扃。

    扶掖怜参术,荒寒满户庭。余年犹兀兀,史笔耿丹青。

    张謇与金沧江虽然都已是年过七旬的衰弱了,张謇仍然勉励他:“余年犹兀兀,史笔耿丹青”,真是感情老而弥坚,怀抱老而弥壮!

    对于金沧江的诗歌才华,张謇在《朝鲜金沧江云山韶濩堂集序》巾作了极高的评价:“晋山金沧江能为诗,隐山泽间,与之言,隤然君子也。观其业渊思而絜趣,踵古而冥追,世纷纭趋乎彼矣,沧江独抗志于空虚无人之区,穷精而不懈,自非所谓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者乎。道寄于文词,而隆污者时命,沧江其必终无悔也。故为之摅所感以序其诗。”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向上
CopyRight © 张謇纪念馆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54684号 您是本站第 9242359 位访客 Flash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