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张謇纪念馆官方网站,今天是:
从金融票证中探析张謇的金融思想
2022-9-30    作者:张曦    点击:1078

□ 顾永祥

张謇不平凡的创业史,不仅为当时社会留下了大量物质财富,而且为现代社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同时也为世人留下了一张张不寻常的金融票证。这些金融票证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收藏研究的重要价值。现以金融票证为话题,探析张謇金融思想。

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签定《马关条约》,全国群情激愤,舆论大哗,张謇此时也痛感马关条约之严重危害、民族危亡之日益加深,他积极利用金融手段以实现实业救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行股票

1. 发行纺织股票。十九世纪末,我国纺织工业整体上还处在简陋落后的手工业状态,纺织市场处于饥渴状态,国内纺织市场有很大潜力。张謇因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授意,把握市场契机,运用“绅领商办”形式创办纺织企业。张謇主张:“营一事,使入资人享优厚之利,因渐以开投资合群之风气”。企业建设要有充足的流动资金,以确保企业正常发展需要。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大生纺织公司发行了三连折股票股折。1911年,大生纱厂股东会议决定,股东历年截存的余利,不作分红,转为股本,用于添购纱锭和织机,以扩大生产规模。1915年,公司为扩大生产,添置纱锭、织机,发行了“添字股票”。即近似现代股市的派送股。1919年公司为增加50万两新股,用以添购纱机、布机,发行了“增字股票”。此举类似现在的定向增资做法,这样有利于原有股金与新增股金的红利统一计算。

大生纱厂投产后,在同期华商纱厂中获利最丰。张謇为扩大生产规模,又于1904年购崇明外沙(今启东)地筹建大生二厂。1904年12月23日发行大生崇明纺织分厂股票,1920年改称“大生第二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在1932年发行了股票。1914年在海门创办大生三厂,1932年发行大生第三纺织公司股票。

2. 发行盐垦股票。张謇“既营大生纱厂,以为不广植棉是知求而不知供,有工商业而无农业,非实业之本计也”。从1895年到1906年,在通海地区以棉纺织为中心创办了一系列企业。他说“因纱厂必须棉花,棉花必待农业,于是设垦牧公司,又因棉子制油为副业而设油厂,又为畅销途、利交通计,而设轮船公司。余之所以孳孳不己者,固为补助纱厂计,尤欲得当一白吾志耳”。为确保棉纺织工业原料正常供应。张謇开垦荒地,发展农业,通过改革煎盐的方法,腾出沿海草滩来植种农棉,发行通海垦牧公司股票、同仁泰盐业公司股票。

张謇认为:“国计之大利在于盐,大害在于枭。盐生利,利生枭,枭生害,害进则利退,而国计穷矣”。他引领沿海地区筹办农垦公司热潮,先后创办的大小盐垦或垦植公司达40多个。先后发行了大有晋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大佑盐垦股份有限公司股票、掘港大豫盐垦公司第一次分田凭单、新南垦植股份有限公司股票、草堰大丰盐垦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和同仁泰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等。

张謇践行“以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之思”,“有实业而无教育,则业不昌”。南通教育界也响应张謇的号召,组织了股份团投资于大佑盐垦公司。1926年股份团将所拥有的垦田,以六亩二分五厘为一股,加入南通课耕团,发行南通课耕团股票。

3. 发行民生股票。张謇于甲午战争以后,对张之洞在湖北兴办钢铁工业很赞赏,及至他创办了纱厂和垦牧公司后,更有发展机械工业的迫切需要。他说:“中国兴工业而不用机械,是驱跛鳖以竞千里之逸足也;用机械自造,是欲终古受成于人”。大生纺织工业的创建,给张謇企业带来了丰厚利润。这时,张謇为“推广工商业之说大倡,需用机器日繁,无不购之外人,坐视利权外溢”,“倡议非广为提倡自制不可”,又把眼光投向有潜力可挖的其它行业,发行了资生铁冶公司股票、南通广生榨油股份有限公司股票、通海实业公司股票、商办苏省铁路有限公司股票、海门大达趸步公司股票、南通大有房地股份有限公司股票、通燧火柴公司股票、南通复兴面粉有限公司股票和通明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等。

(二)发行票证

1911年11月通州财政处发行临时银元票,面额有半元、壹元、伍元三种。1913年张謇为了解决市场流转急需,发行“通州财政处临时银元票”,面额分壹元、伍元、拾元三种。

张謇1917年(民国六年)创办华成盐垦公司,发行工资券,面额为贰角伍分。1920年创办淮海实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了股票和淮海实业银行壹元、伍元、拾元汇兑券。

1928年泰和盐垦总公司发行工资券伍角,东台通泰盐垦汇兑所发行印有张詧头像的壹元工资券。

(三)开办钱庄,成立银行

张謇为了实现开办银行梦想,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利用其状元身份的影响,向清政府申请发行海门茅家镇其昌庄壹元、拾元银圆票,在当时一个县级能够取得货币发行权是十分困难的。

随着通海地区工商业发展,传统钱庄不能适应形势发展,近代银行应运而生。光绪三十二年(1906),张謇到唐闸的大生公司演说,呼吁各股东合建储蓄银行。宣统二年(1910),张謇筹划建立劝业银行及盐业银行,只是当时大生各企业正在加速发展,资金分散,不能集中,创立两大银行的计划未能实现。但张謇雄心未已,于次年先在大生一厂创储蓄所,发行“钱票”、“支单”。此“钱票”的名称是大生纱厂银圆券,其上印有张謇的头像,用于发放工资和在本地购买棉花原料等。由于允许随时兑换银元,所以信用很好。同时在大生纱厂发行银票和大生三厂钱庄支票。

1918年1月,上海金融界拟在南通设立银行和堆栈,张謇认为:“此二十余年中,吾花纱布同业所感受之痛苦、之艰难,而徒唤奈何者,一言以蔽之曰‘金融关系而已’。以通海一年中五千余万元之贸易额,而金融牛耳执之他人之手,欲求操纵自如,确立于巩固地位,其可得乎?”

张謇深知银行融通资金的重要地位,1910年他在《劝通州商业合营储蓄兼普通商业银行说帖》中说“是今日为实业计,必先银行,为银行计,必先营储蓄而兼普通商业。以储蓄资普通商业之本,以普通商业资储蓄之息,一行兼之,尤为灵通而稳固”。张謇历经近十年的筹划与运作,1920年1月依托南通本地资本开办淮海实业银行,注册资本500万元,实收近106万元。发行汇兑券,主要业务为存款、放款、贴现、汇划及受抵有价证券、代理南通地方公债等,营业总额年均400-500万元,居当时南通同行业之首。

(四)发行债券

张謇说过:“用己之财则己之善,用人之财则人之善,知其未必善而期其善,是在经营之致力矣。”这段话意思是用自己资金办事业最好,利润完全归自己,借别人资金就必须付人利息。但是,也不能把这种现象看得太绝对。这种看上去有利于别人的交易,也可能产生出有利于自己的结果。关键是怎样使用借贷资金,也就是“不善”能否转化为“善”,前提是“经营致力”。这里张謇实际上提出了借贷资金的“效益”问题。如果能做到借贷资金合理使用,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还本付息也就不成问题了。通过借贷筹措到办实业的急需资金,对事业发展的作用难以估量。

张謇推行南通地方自治,发行地方公债筹措资金成为重要途径。据1920年11月26日《申报》:“张啬公提议募集县自治公债二百万元,俾购置公共汽车、创办玻璃厂、电厂等各项公用”,1921年发行通泰盐垦五公司第一期债票。

张謇所建立的金融体系,是一步步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不断积累、不断深化而形成的。张謇1911年在大生一厂设立大生储蓄账房,当时的储蓄账房收受职工存款,发行“支单、钱票”,这是大生金融机构的雏形。后以大生一厂储蓄账房为基础逐步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金融体系。这套金融体系,既有一般商业银行性质的储蓄所、钱庄;也有相应的专业银行,如投资银行、外汇银行;还有非银行性质的金融机构,如起风险调控作用的交易所;更有地方自治性质的“中央银行”即淮海实业银行。

张謇在发行股票方面,变换融资方式,采用“通字”“新通字”“添字”“续添字”“增字”五种形式进行融资。如1915年、1919年南通大生纺织公司为扩大生产分别发行了“添”字股票和“增”字股票。开创了中国较早发行的“添、增”字股票的先河。

1920年,大生成立淮海实业银行,规定:“在本厂股东应得余利项下,提出十分之一入淮海股”,大生企业集团的大股东都成了淮海银行的股东。通过积极的融资创新,广吸社会资本,为张謇创办实业奠定了雄厚的金融基础。

综上所述,传承张謇金融思想具有现实意义。张謇顺乎时代潮流的金融理念、循序渐进的务实型金融手段和秉持道德准则以及融资创新,对当今经济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作者单位:原南通电信局)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向上
CopyRight © 张謇纪念馆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54684号 您是本站第 9101667 位访客 Flash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