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张謇纪念馆官方网站,今天是:
张謇对我国铁路事业的贡献
2020-1-3    作者:杨欣    点击:1856

                            □ 黄志良

中国的第一条铁路是怡和洋行和其他外国人未经清政府许可修建的,从吴淞到上海,长15公里,1876年通车。因受到官方和地方的强烈反对,为清政府收买后拆毁。此后“自强派”使朝廷认识到修建四通八达的铁路网,就能大大降低运输成本,可以促进内地的发展;并可作为反对外国进一步侵略的必要手段。而外国人把对建设铁路的投资看成是外国的政治影响和经济渗透的手段。到1911年,中国共完成铁路建设9617公里,其中俄国在东北就占了2425公里。

19世纪末,列强纷纷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修筑铁路,索取重利外,掌控了铁路的管理运输权。1895年,张謇在撰写的《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中指出“若地势阻隔,不能相通,故必铁路成,则万里之外,旦夕可至;小民生业,糜不流通;朝廷法旨,糜不洞达;山川之产,糜不尽出;风俗之陋,糜不尽除。使中国各省铁路全通,则国家气象大变;商民货物之蕃息,当增十倍;国家岁入之数,亦增十倍。”[1]力主由中国人自己建造。1898年,英使窦纳东向清政府请准由英商承造苏杭甬等五条铁路之权。英商怡和洋行据此与清铁路总办大臣盛宣怀秘密签订草约。1903年,清政府与英国正式签订借款合同,共借款290万英镑,1905年4月25日,沪宁铁路分成至上海至苏州、苏州至常州、常州至镇江、镇江至江宁(今南京)段同时开工建设。

1905年英商培坎又来谋我浙赣路权。张謇、汤寿潜等向清政府建议拒绝向英国政府借款修筑沪宁铁路支线。当年7月24日,浙江省13府代表160人在上海集会,商讨自办铁路问题,成立浙江省铁路公司,汤寿潜任总理,刘锦藻任副总理,由绅商两界集资筹建沪杭甬铁路。清政府为缓和各方矛盾,批准浙人自办铁路的要求,同时责成盛宣怀与英方交涉撤废草约。开工建设江(干)(湖)墅线,长16.35公里。1907年建成通车,这是浙江最早兴建和营业的铁路。

1905年10月,张謇与王同愈等江苏在籍官绅18人联合呈文商部,以“窃维沪宁铁路物议纷起,或仿粤汉铁路收回为言,或援浙赣铁路自办为例,咸归咎于主办者之失计,而靡费之巨尤为各处轨政所无。沪渎传闻,指摘颇众,非复盈车薏苡之讹所能曲讳。绅等目击情之汹汹。以苏省襟江带海,此项轨线关系非轻,如合同所载层层抑制,五十年后万无收回之望,为中国自削其主权,即为外人益固其基础。稍有天良,断难膜视”[1],要求商部派左参议王清穆为该路正监督,在籍福建兴泉永道恽祖祁为副监督,综合路政,以清积弊。1906年5月25日,张謇见“苏路商办之俞旨,丹揆总理,謇协理,苏人请也”[2]。6日19日,江苏省绅商组建的江苏省铁路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王清穆为总理,张謇、王同愈、许鼎霖为协理,租屋于大马路五福弄对门。张謇在成立会上发表《勉任苏路协理意见》中指出;“中国铁路必须由中国人自办,其利害得失,诸君之所知也。”[3]对于资金来源,经奏请商部批准,以“商办铁路公司”名义,先招集股银1000万元,分200万股,每股银洋5元。计划由绅商自由认购半数,另一半由官府摊购。公司成立后,王清穆,张謇即聘请专家,商讨制定修筑全省铁路计划,分南北两线进行,北线由南通经清江浦(今淮阴)、徐州至开封;南线由南京至上海,上海至枫泾,与浙江的杭嘉铁路连接。8月5日~14日,张謇带领技术人员到苏州,与当地名人吴作人等谈路事,实地考察苏(州)嘉(兴)线地形,“与陈飞青(留学俄国的铁路学校毕业生),范冰臣(工程技术人员)二生勘路,由吴门桥至五龙桥,奠浪桥、瓜泾桥。自奠浪桥东觅乡民粪船乘而东,往返瓜泾十八里,幸日光不烈,有微风,强可忍耐。”[1]设铁路学校于吴县,资生铁厂于通州。9月27日,张謇与汉阳铁厂督办盛宣怀签订《购买钢轨等件合同》,购定贝色麻钢轨二千五百吨及配套的鱼尾板垫板、螺钉、钩钉的合同,拟定单价,经运到上海船边交货,实数磅见照算[4]。

1907年7月21日,苏路行开工礼于护军营侧[2]。从上海南站至枫泾段,由江苏省铁路有限公司建设,枫泾至杭州闸口段,由浙江省铁路公司建设,全长125公里。张謇利用大生纱厂的盈利22万两,承包了苏路南段的沪嘉(兴)线修建铁路桥37座,制造铁篷车4部,运石车10部。1908年4月1日,沪宁铁路举行开车典礼,全线通车,当时全长311公里,上海到南京的火车需10个小时。

1907年9月,英国又对清政府施加压力,强迫清政府借款150万英镑,把沪杭甬路权出卖给出卖给英国。时任浙江省铁路公司副总工程师汤绪向公司力陈英国妄图夺取我国铁路主权的邪恶用心,14日开始绝食,以示自己与铁路共存亡的决心。29日,汤绪大恸身亡。由刘锦藻等倡议举办的浙江高等学堂学生邬钢,姚定生,叶景荣相继效法殉路。消息传出后,激起了江浙两省各界群众的强烈愤慨,声势浩大的拒款风潮自此掀起。10月12日,汤寿潜、刘锦藻主持召开浙江铁路公司股东大会,决定在国内首次成立群众性的保路组织——“国民拒款会”。他们上书痛陈借款的危害,斥责清政府的卖国行为;宣布取消汪大燮等四人主张借款京官的浙籍;提出了罢市、抗租、抗旨等激烈口号;通电各省请求支援,公开向民间招股[5]。

1909年10月24日,王清穆,张謇等在《苏路公司致苏抚电》中说:“苏路奉旨自办,无须借款。前电帅座,转达外部,迄未奉部复。闻外部竟奏请以外交重大,速订合同。背旨弃路权,失民信,其何以国!”[6]10月30日,苏路和浙路联合发出《与王清穆等上外部邮传部电》、《与王清穆等致端方的电》。11月2日,召开了苏路股东研究拒款方法会。11月13日召开了苏路股东特别会议,张謇在发言中说:“外部欲速路工之成,而为厚集款之计,亦应先商之两公司。今以强硬秘密之手段,迫我借款,而为之设辞曰‘股款不敷’。故我股东今当先预备对付第一层,则欲言拒款,必先集股”[3]11月14日,张謇等发出《与王穆等致电王文韶电》,“今日苏路股东大会抱定‘坚拒外款,遵旨商办’为宗旨,公推中堂赴京议代表(王为浙江省仁和人,原任军机大臣),《与王清穆等致许鼎霖电》,“今日股东大会推公代表至京,为中堂之副。部许斡旋,督催速往。”[6]两人入京后,据理力争,亦归无效。由于爱国保路运动深入人心,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陕西、直隶等14个省48个府县纷纷向浙江省铁路公司出资认股。连学生,挑夫,僧道,优伶也节衣缩食,踊跃认购路股。到1907年底,认集铁路股款达2300万元[5]。王清穆,张謇见人心可用,在上海愚园召开江苏铁路有限公司特别大会,号召追加认股,一呼百应,股东们争相报数,当场有1300万元登帐。众怒难犯,清政府无奈宣布将英国借款调作他用[7]。

1909年,沪杭甬铁路沪杭段通车营业。张謇还承包了苏路北线清江浦到西坝间的铺轨工程。由于资生铁厂暂存于清江浦和浦口两地的造桥、铺轨等大批器材在辛亥革命中损失殆尽,致使北线工程未能建成。

陇海铁路原名陇秦豫海铁路,又名海兰铁路。它的修筑是从中间向东西两头展筑的,最先建成的是汴洛铁路(开封至洛阳)。1903年11月,督办铁路事务大臣盛宣怀代表清政府和比利时铁路合股公司特派全权代理、公司董事卢法尔在上海签定了《汴洛铁路借款合同》,款项为2500万比法郎。1905年开始测量修筑,后因财政困难,又向该公司续借1600万比法郎。整个工程1908年竣工,1910年正式通车[8]。

1906年江苏省铁路有限公司计划以清江浦为中心,修建清通线(清江浦至通州)、清徐线(清江浦至徐州)、清海线(清江浦至海州)三条铁路,1909年4月,邮政部奏请清政府,建议由该部主持修建开海段(开封至海州)。关于陇海铁路终端问题,张謇和沈云霈(1853~1919,海州人,时任邮传部右待郎、代理尚书、统管全国邮政和交通工作)的意见是不同的,两人足足打了一两年笔墨官司。沈云霈提出,汴洛铁路东延到徐州后,经邳州后一直往东,修到海州后,建三个海港码头,一在岗山头、二在东西连岛、三在燕尾港。张謇主张铁路修至徐州后,转而向南经清江浦,沿运河修至通州。张謇认为若将铁路终点南移,虽然路线比徐海线长两倍,修路费用较东西连岛多一千万,但该铁路所过地区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决非沐阳、东海、灌云三县所能比拟,投资能很快收回。就当时苏北的经济情况而言,张謇的观点不无道理。然后陇海铁路是借助外资修筑的,由比利时铁路公司取得筑路权,成立了陇海铁路局。他们在比较了张謇和沈云霈的各自方案后,认为沈云霈的方案更可行,并对海州湾一带的水文情况进行了全面勘测,认为沈云霈在东西连岛建海港的规划可行[8]。

1911年,被沪、粤、津、鄂四商会公推进京,于6月8日至18日在北京,13日蒙呈上召见,奉命与戴泽、盛宣怀议收四川铁路为国有的方法[2]。1912至1915年,北京政府推行把省办铁路收归国有化计划,三年内有川路、湘路、苏路、豫路、晋路、皖路、浙路、鄂路等8条[9]。1914年,商办安徽铁路暨四川川汉铁路经由交通部先后接收,交割清楚。8月17日,张謇签发了《农商部为取消四川川汉铁路公司等事咨四川湖北巡按使文》、《农商部为取消商办安徽铁路公司等事咨安徽巡按使文》[1]。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徐海段又开始筹备,1923年5月28日,张謇在《复孟森函》中仍力主陇海东端入通,“陇海铁路终点,国会诸君以海州之东西连岛地势荒僻,港工巨大,合词请求交通部查照法工程师沙海昂原议,以崇明之大港为终点,垂询鄙见。”“若大港,地连平路,建筑不如东西连岛之繁难,而线路所过则由徐塘而宿迁、而泗阳、而淮阴、而淮安、而涟水、而阜宁、而盐城、而东台、而如皋、而南通、而海门、而崇明,纵横十二县,其间人口之多,物产之富,决非沐、东、灌三县所能比拟。一彼一此,以铁路营业互较,孰衰孰旺,不辨自明。”并测算长度、经费,“南线增于北线,为三与一之比;而经费追加,约为四与三之比,纵有出入,度不甚远。若大港建筑费以一千万元计,则与北线之用款总款且相等矣。”[10]6月中旬,张謇在《复张相文函》中说:“自辛亥后,謇于铁道主来不拒,不来不迎,今诸君此事之争,诚为大局。”[10](张相文,江苏泗阳人,地理学家,时为众议院议员)。但由比利时控制的陇海铁路局坚持原有方案,张謇已无回天之术。1924至1925年向比利时借款8800万比法郎[11],兴修徐州到新浦段。

张謇为发展我国的铁路交通事业,呕心沥血,功垂史册。他建造铁路的思想和首创精神,在现代交通建设中仍具有十分珍贵的借鉴价值。

                 (作者单位:海门市张謇研究会)

 

参考文献:

[1]李明勋、尤世玮:《张謇全集①》第19、97、361~362页,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

[2]李明勋、尤世玮:《张謇全集⑧》第629、632、639、720~722页,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

[3]李明勋、尤世玮:《张謇全集④》第103~104、144~146页,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

[4]李明勋、尤世玮:《张謇全集⑤》第103~104页,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

[5]陈永昊、陶水木:《中国近代最大的丝商群体》,[M]、第10~11、11页,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

[6]李明勋、尤世玮:《张謇全集②》第220、221~223页,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

[7]陆茂清:《崇明文博》,第8~11页,2012年第3期(总第56期)。

[8]政协连云港市委员会学习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连云港市近现代人物——连云港文史资料第十七辑》第80、81~82页,2004年。

[9]陆仰渊、方庆秋:《民国社会经济史》第167页,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年。

[10]李明勋、尤世玮:《张謇全集③》第1171~1173、1179页,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

[11]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科学出版社,1955年。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向上
CopyRight © 张謇纪念馆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54684号 您是本站第 9228588 位访客 Flash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