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张謇纪念馆官方网站,今天是:
涵养张謇勤俭美德 营造良好社会风尚
2019-10-28    作者:沈莉莉    点击:2099

 

许锦平

“勤俭”是个极富文化底蕴又颇具现代意义的词,它承载着事业的成与败,社会的兴与亡,贯通整个人类历史。熟读一代实业家、教育家张謇的人生传记,致敬于他可贵的爱国情感,折服于他坚毅的实业精神,敬佩于他崇高的伟大人格。勤俭品德是张謇伟大人格中极其耀眼的组成部分。张謇就勤俭作出过重要论述,生活中更是切实践行了这一美德。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由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没有协调发展,人们在享受丰裕物质生活之时,勤俭作为一种精神,一种意识,在某些人头脑中已几乎不再留存,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颇为盛行。因而温习张謇的勤俭观就具有相当的现实价值。

一、张謇勤俭观的内涵

关于勤俭的内涵,张謇有明确的解释:“夫勤者乾德也,乾之德在健,健则自强不息。俭者坤道也,坤之德在啬,啬则之俭之本。”“唯俭也,故嗜欲简而啬其精神,唯勤也,故摩练习而坚其骨筋。以是为富之本,寿之门。”张謇的这些论述告诉人们勤与俭的本质以及相互间的联系,告诫人们背离勤俭品德的危害性。

张謇在实践中摸索,在摸索中总结,在总结中积累,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勤俭观。

1. 一种可贵美德

张謇说:“俭何以是美德,俭之反对曰奢,奢则用不节,用不节则必多求于人,多求于人则人必不愿,则信用失而已亦病。是奢之病,妨人而亦妨已,故俭为美德。”

2. 勤与俭的统一

张謇将节俭省用财富和勤劳创造财富视为一种美德的两个侧面,同时加以称颂和倡导。他认为:“勤勉节俭,任劳耐苦诸美德,是成功之不二法门,俭可以养高尚之节,可以立实业之本,可以广教育之施”、“勤俭是做人的本色,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础”。并告诫大家:“坚苦奋励,则虽败可成;侈怠任私,则虽成可败”。

3. 道德以护勤俭

张謇认为:“道德者良心而已。良心之生廉耻,有廉耻故有为有不为。能有为有不为,故有常。有常,故有信。人可以穷,可以死,不可无良。”在张謇看来,勤俭归为有为之类,能有常,终有信,是有良心者之为,属有德之人。他曾感叹:“嗟夫,实业教育,劳苦事也!公园则逸而乐,偿劳以逸,偿苦以乐者,人之情。得逸以劳,得乐偿苦,人之理。以少少人之劳苦,成多多人之劳苦,以成无量数人之逸且乐,进小公而大公者天之人。”

4. 勤俭滋养道德

张謇认为“昔人谓朱子之学,得之艰苦,其实古今学者之所以能成其学,何一非从艰苦中来”,此番论断不难明白,不耐苦,不具毅,便不能修得正果。张謇说:“诸生既投身行教育,苟不自俭,何能教人?”只有持之以恒,“必有积累,乃有人格”。

二、扶植勤俭品德的策略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来支撑。现阶段我们所从事的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前所未有的宏图伟业,必定要崇尚勤俭美德。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我们一定要信奉先哲张謇的谆谆教导:勤俭是一种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勤与俭的统一体,勤俭与道德相互渗透相互滋养相互促进。弘扬中华传统道德,尤其要发扬其精髓之一的勤俭美德,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

1. 身先垂范

要求他人做到的,首先要求自己先做到。只有这样,才会有说服力,才会产生影响力。这方面,张謇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张謇的一生是无比勤俭的一生。在“腰酸欬血”病情下,还时时住在校内照管修建工程。张謇曾自述“余办大生纱厂时,不自取薪俸,事事均从节俭。”张謇应日本博览会的邀请前去考察,购买的是三等舱客票。据日本博览会的规定:被邀者的票价七五折优待,因此,张謇一张三等舱客票仅花了墨银九点七五元。张謇中晚年虽升迁高位,事业有成,然而生活极为俭朴,50岁之后自号“啬庵”,即是警戒自己,倡廉倡俭。晚年更自称啬翁,表明了他对节俭这一生活方式选择的自信自得。

张謇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如今的人们应学习张謇,牢固树立勤俭意识,力争从自己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带动他人,影响社会。

2. 传承家风

良好家风的构建和传承,不是小事,也非私事,它在无形中影响着家人,让子孙终身受益,其价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文明不仅可以繁盛家族,而且可以影响和改善社会风气,树立社会新风尚。

《尚书·大禹谟》曰:“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数千年前,先人就认为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张謇在传承家风上沿承了光哲诸葛亮和朱熹的思想,“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勿妄与人接,只是勤俭。循之而上,有无限好事,吾不敢言,而窃为汝愿之。反之而下,有无限不好事,吾不欲言,而未免为汝忧之。”这两句名言刻于家戒碑中以训家人。张謇认为“崇节俭”是立家之本。告诫家人“倾家二字淫与赌,守家二字勤与俭”。告诉家人“能安居有饭吃有衣穿者,便是幸福。余家须一切谨慎,勤俭。”教育儿子孝若“天下之美德,勤俭是基”,以“儿能勤学励行,足慰父志,父今亦惟儿是望而已。”来鼓励之。张謇的这些真知灼见,在要求传承优良家风的今天,难道不是个有益的启示吗?

3. 学校教育

国人都十分熟悉梁启超那句闻名遐迩的论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青少年是否具有良好的素质,将直接决定未来我国的兴衰。青少年学生正处在素质养成的关键时期,对他们加强勤俭教育尤其显得需要和迫切。

张謇认为勤俭是做人的本色,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础,力主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坚苦自主”“勤苦俭朴”精神的人才。张謇将政治昌明的希望寄托在青年一代人身上,对青年学生一再教诲。他多次教导学生“日作一事,须专须勤,须有计划,须耐劳苦,须自强力学,得之艰苦。其实古今学者之所以能成其学,何一非从艰苦中来”。张謇主张学生应该参加必要的力所能及的劳动,以培养学生的勤俭习惯。从他为一些学校所题的校训也足见其意。为盲哑学校题写的校训为“勤俭”,为女子师范学校题写的校训是“学习家政,勤俭温和”,为南通农科大学题写的校训为“勤苦俭朴”,为商业中学题写的校训为“忠信持之以诚,勤俭行之以恕”。

张謇的勤俭理念给我们如今的学校教育以极大的启示。首先,要求所有教职员工树立勤俭意识,从自身做起,成为学生的榜样。其次,对学生加强勤俭品德教育,使勤俭品德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素养。再次,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践行勤俭品德。第四,制定一系列惩奖制度,对学生的言行进行考核、评比、奖罚。引导养成良好的校园勤俭风尚。

4. 社会培育

张謇目睹了当时社会上一些实业家由于不注意节俭,生活奢侈而“倏而即败”的现实,总结自身的经历,告诫人们道:“坚苦奋励,则虽败可成;侈怠任私,则虽成可败”。张謇平时严格要求人们积极践行勤俭品德:“应该用的,为人用的,一千一万都得不眨眼顺手就用;自用的,消耗的,连一个钱都得想想,都得节省。”医校“已拆之净慈庵屋料,如他处合用者,移用。”“所存之旧地板归农校教员下用,其余如有木料等件,可用于小学校者,留;不合者,他处移用。”

记得一位德国餐厅老太对中国消费者说过这么一句话:“钱是你自己的,资源是全社会的”。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点滴财富无以成国家富强。当下我们应把“文明餐桌”“绿色出行”“节能减排”等专项行动统筹起来,宣传引导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市民从节约每一粒粮、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度电等细微处入手。在各小区以及各家庭中开展“俭以养德,人人行动”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从每一天做起,积沙成塔,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5. 完善法纪

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道德的保障。扶植勤俭之美德,可用法律来保驾护航。张謇认为“法律的作用,以积极言,则有诱掖指导之功。以消极言,则有纠正制裁之力”。张謇任农商总长时,就曾颁布过此类训令:“令本部各职员:查前公布旅费规则十条,因恐生事实上之障碍,故采最高限度。除第七条杂费为固定数目,其余于最高限度中自应撙节开支,以最低限度为目的。如第五条中之车费,虽仅有委任职员一项规定。设遇荐任职员无坐头等之必要时,亦未始不可秉坐二等。须知目下财政困难已臻极点,若不从事撙节,何以矫末流之弊。本部为实业中枢,在部人员尤宜崇实去华,为全国士夫之模范。国奢示俭,古训昭然。愿各职员克己奉公,养成俭朴之纯风,庶有廉隅之可望。本总长有厚望焉”。目前,我国虽然已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针对勤俭节约方面的规定还是比较缺乏,即使有,也不太具体,不太严格。故我国有必要建立起一系列相关的法律制度,完善相关的管理体系和监督体系,加强执法力度,使人们不敢也不愿懒惰浪费。

张謇离世前写了《释愁》:“生已愁到死,既死愁不休。”是的,作为一位爱国爱民者,尽管生前已为社会做了许多事,但还觉得有太多的事没干,颇感遗憾。笔者猜测社会缺乏勤俭风气也是张謇的忧愁之一。张謇曾说:“孔子中国古时大教育家也,其美德曰温良恭俭让;孟子言古之仁君曰恭俭。”可见张謇对儒家所提倡的勤俭美德是何等的赞赏。如今,作为新时代的人们,一定要像张謇一样践行勤俭美德,牢记张謇创业实践给我们的启示:勤奋出财富,勤奋出成果,勤奋出奇迹,勤奋出威望。愿勤俭之风吹遍华夏大地,绽放更加鲜艳的道德之花。

(作者系海门市张謇研究会会员、海门市历史学会会员,工作单位:海门市三厂初级中学)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向上
CopyRight © 张謇纪念馆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54684号 您是本站第 9109167 位访客 Flash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