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张謇纪念馆官方网站,今天是:
划时代的实业家——张謇
2019-10-21    作者:杨欣    点击:1877

 陈吉余  程和琴

一、沿海围垦的重要性

   我国人多地少,尤以沿海省市为甚,人均耕地不足一亩,有的地区仅为0.3~0.4亩。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探索扩大耕地的有效途径,在内陆开垦荒地,在河流上游毁林造地,在内陆湖泊围湖造田,都不可取。而围海造地成效显著。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造地1.2万平方公里,主要在沿海地区,至少解决了2,000万人的生存空间。全国百强县在沿海地区就有93个,对推进国家经济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划时代的开发

   张謇是中国近代史上唯一的工业实业家和农业实业家,他创立领导的大生企业集团,所辖企事业103家,涉及三大产业、几十个行业、上百种产品,是国内最大的企业集团。

  1.建立股份制企业

   张謇采用资本主义股份制筹集资金,建立股份公司制的管理系统和管理方式,办成大生纱厂等企业。

  2.开拓盐业近代化

   光绪二十九年(1903),张謇与发起人汤、罗、徐、刘诸君集股本规银十万两,购吕四场李通源盐垣,创立新型的同仁泰盐业公司。这是中国大地上第一个采用资本主义管理方式组建的股份制盐业企业。张謇用自己的“盐法论”,对企业进行改革试点,从点上取得经验,再向面上推广。张謇又与海州知州汪鲁门联系,集资创建了大阜等七个盐业股份有限公司,在陈家港地区共建济南场,年产原盐2,708,000担(约合13.54万吨),逐步达到或超过了原淮南产盐区各场盐产的总和,接济了淮南盐的销售,为淮南产盐区废灶兴垦铺平了道路,使沉睡千年的苏北沿海荒地资源得到了合理的开发利用。

  3.开创中国近代垦牧第一滩

   张謇创办的通海垦牧公司奋斗十年后初具规模,获利渐增,并开始分红。张謇在民国二年(1913)至民国四年(1915)担任民国农商总长期间,主持出台了《国有荒地承垦条例》《边荒承垦条例》等一系列政策法规。上述两方面产生的导向作用使淮南掀起了废灶兴垦的热潮。据海门市张謇研究会调查核实:从光绪二十七年(1901)到民国二十五年(1936),经过20多年的经营,南起长江口北侧的协兴河口,北至赣榆县青口河的鸡心滩,在绵亘500多公里的现204国道(东台市富安镇以南为范公堤)以东的滩涂上先后创办了大有晋等50个万亩以上大公司,以及一批中小公司,连同派生的小公司共98个,实收资本3,559.68万亩,占地面积503.33万亩,已垦面积193.63万亩。其中大生系统有26家,实收资本2,610.75万元,占地面积366.05万元,已垦面积133.55万亩,分别占26.5%、73.3%、72.7%、69.0%,成为淮南众多垦殖公司中实力最强的农垦集团。

  4.推进城镇化和社会文明现代化建设

   张謇从建立通海垦牧公司开始,就有一幅建设新农村的蓝图。在张謇的指导下,通海垦牧公司初步建成民富、村美、风气好的新农村雏型,生产大发展,佃农生活逐渐宽裕,乡风文明,农村容貌整洁。张謇建设新农村的经验推广到苏北各垦区,先后建成启东的海复、通州的三余、如东的大豫、东台的新街、大丰的大中集(县城)、射阳的合德(县城)等25个集镇,建设公路1,761.2公里,架设电话线631公里,兴办合作社95所,中小学56所,诊疗所10所,促进了苏北沿海地区城镇化建设。

  5.创立较为完整系统的资本主义经济法律法规体系

   张謇在担任农商总长期间,根据自已多年从事实业的体会,并结合考察日本欧美发展的历史经验,编订颁布涉及工商矿、农林、渔牧业等国民经济各领域的法律、法规、条例20余种,例如《公司保息条例》《植棉制糖牧羊奖励条例》《公海渔业奖励条例》《森林法》等等。他还主持制订了筹办棉、粮、林、牧试验场的计划,扩充改良棉田5,500万亩,扩充制糖原料产地1,329亩。

   在中国工业现代化方面,李鸿章的洋务运动、张之洞的重工业、张謇的轻工业、范旭东的化学工业、卢作孚的交通运输业,都有着较为重要的贡献。张謇在自已创办大生集团企业实践的基础上,第一个提出了较为完整的资本主义国民经济体系和法律法规体系,在近代中国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阶段过程中发挥了主要的引领作用,他是一位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实业家。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院。本文刊《张謇研究》2009年第1期)

                                               编辑  赵云生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向上
CopyRight © 张謇纪念馆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54684号 您是本站第 9102781 位访客 Flash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