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张謇纪念馆官方网站,今天是:
张謇、张詧与中国近代教育(中)
2018-1-19    作者:林青霞    点击:3738
 

张光武

天下无一类人中不可出绝大人物

张謇、张詧之平民教育更可见于有教无类。

1905年,南通师范学校简易科卒业。张謇为学生作演讲,以义丐武训办学为例,寄望学生,乃大声疾呼:“天下无一类人中不可出绝大人物。”此论对天下百业,尤对平民子女具振奋意义。盖简易科生者,多为家贫之平民子女。

可以想见,那时学校,初创草成,绝无今日礼堂之盛,讲话就在学校操场举行,脚下一定是凹凸不平之黄土。江风吹拂着张謇黄土一般黝黑的皮肤,把花白的头发吹得飘起,就像江滩柳花飞扬,其人形若老农,然目光炯炯,精神正自抖擞,手里没有讲稿,然胸有成竹,对着莘莘学子捧腹捧心,侃侃而谈,所言皆振聋发聩,至今若闻其声。这便是一代教育大家张謇了。

此前,1903年,张謇在《师范学校年假演说》中谈及:“诸君亦曾思师范学校之义乎?范者法也,模也。学为人师而不可不法不模。诸生其知之矣。”

何为模而何为法?何为学为人师?张謇之所言所行,可法而可模,此即学为人师,此即万世师表。

张謇、张詧主张平民教育,平民教育要义者,教育平等。张謇曾言:“所有学生应得之利益,及所受之约束,国家均宜一例看待,不宜稍分轩轾。”

张謇、张詧办学,兼以特种教育。特种教育者,为残障人士所设之教育,其要义在人不分男女贵贱贫富,健康残疾,皆有受教育机会。张謇在《致署江苏朱按察使劝兴盲哑学堂函》中言:“盲哑学校者,东西各国慈善教育之一端也。教盲识字母,习算术,教哑如之。入其校者,使人油然生恺恻慈祥之感,而谈教育能以人事补天憾者,其功实巨。圣人复起,无以易之。”

然其议虽情真意切而恢宏壮伟,难易无志之人而难撼铁石之心,此后虽数度致函政府而无果,张謇、张詧遂斥私资自创狼山盲哑学校,为中国人创建之第一所盲哑学校。

盲哑学校之外,张謇、张詧又一教育创举为女子师范学校。

南通女子师范学校为中国第一所民办女子师范学校,由张詧发起而为首任总理,张謇任协理。张謇在其《代内子作通州女子师范学校募捐启》中,道明创办女子师范宗旨:“学之不明,而千百年来女界乃独罹其黑暗矣。欲救其弊,唯有兴学。兴学之本,唯有师范。”

自南通盲哑学校、南通女师后,中国残疾教育、女子师范教育、女子学校渐次兴焉。

居今之世,舍知行并进,尚安有所谓学务哉!

张謇办教育是大手笔,他瞩眼世界,切中国情,其主张:“良知之学,重在知行并进。居今之世,舍知行并进,尚安有所谓学务哉!”故张謇、张詧之于教育,走的是学校教育社会化路子,其品类齐全,靡非与棉铁医农诸业挂钩,重社会实务,重强国民生,重学以致用。

张謇有言:“人不同世,世不同地,地不同事,事又各有其不同。”(张謇:《张季子九录 教育录》)又言:““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如教思不能无穷,则其不能保民必也。鄙人尝体此意为南通规划。南通有纱厂,爰设立纺织专门学校;南通经营盐垦,爰设立农校。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实业之所至,教育之所至。”(张謇:《张謇全集》第四卷)

张謇、张詧兴学,与棉铁医农诸业挂钩,重社会实务,重国民生计,重学以致用,而与民生兴邦息息相关,是为学校教育社会化。

张謇、张詧兴学,兼及近忧远虑。会当其时,日人欺我“偶兴制造,则化学分析而成之资料,又无一不购自外洋。” “烱我市场,投以贱值,其货输入,尤形腾踔。”大举占领中国市场。”(张謇:《张謇全集》第四卷)张謇、张詧乃痛感科技知识未为国人自持之苦,所办学校,广及基础教育和农、工、商、科学技术,举凡与国计民生有关,无一或缺。

张謇、张詧兴学,亦有为国家保主权、为海防储人才之义,张謇在《为商船学校事只瑞江督函》中慨言:“中国创办商轮船局已数十年,而管管机悉委权于异族,菲特利权损失,且无以造就本国人才际此商战竞存之世,欲借以保主权而辅海军,非创设商船学校不可。”张謇创办之吴淞商船学校,即今大连海事大学及上海海事大学一部。

其爱至深,故其心至浩,其思其行广及天下百业。

张謇、张詧一生创办通州师范、女子师范、通海五属公立中学(今南通中学)、私立实业敬孺初级中学(张詧以其子张敬儒身后遗资创办,今南通第二中学和唐闸中学)、东台母里师范学校等中等学校21所,高校(包括农科、医科、纺科即纺织专门学校、医学专门学校、农业专门学校)3所,小学370所,职业学校20多所。其中包括盲哑学校、育婴堂、幼稚园、商业学校、蚕桑讲习所、工商补习学校、艺徒学校、女工传习所、保姆传习所、伶工学社、法政讲习所、巡警教练所等不下几十种,形成以基础教育和农、工、商、科学技术为中心,包括学前、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在内的近代学校教育体系。而通州师范、通州女师、纺织专门学校、博物苑、盲哑学校和伶工学社等20余种,在中国近代教育史皆为首创。

南通地区之外,张謇与马相伯等在吴淞创办复旦公学。又创办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船政科,后称吴淞商船专科学校,即今大连海事大学及上海海事大学一部。在上海老西门创办江苏省立水产学校,即今上海海洋大学前身。在南京创办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南京河海大学前身)。1917年,获张謇支持,同济医工学堂(同济大学前身)在吴淞复校。1921年,上海商科大学(即今上海财经大学)成立,其前身是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商科,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扩展为国立东南大学,张謇为国立东南大学主要创建人之一。1919年,由张詧个人出资,上海博文女子学校在蒲石路(今长乐路)复立,聘张謇为名誉校长,黄朴(绍兰)任校长。一年后,迁白尔路(后改蒲柏路)389号(今太仓路127号)。19217月,中共一大召开,博文女校为会议代表唯一宿舍和除开幕式、闭幕式外代表唯一议事会所。其余,由张謇、张詧创办或资助创立的学校还有中华职业学校、苏州铁路学校、龙门师范、扬州两淮两等小学等。张謇、张詧以己之力,在南通和全国办学数量之多,成效之著,影响之大,空前绝后。

南通:中国大地上的天堂

    为广开民智,推进平民教育,张謇和张詧走的是双管齐下路子,除教育社会化外,又有社会教育化之举,即乃包括慈善事业、文化事业和学校教育在内的大教育,为提升全体国民素质之社会教化(张謇亦称“文化事业”)。目标所在,在全民,在社会各阶层,在国民素质之整体提高。

张謇和张詧以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并举,故广兴学校之外,张謇和张詧尤注重社会教化,举凡慈善、文化、出版、博物馆诸业,尽收其社会教育眼底。

张謇和张詧不惮辛劳,在南通建梅欧阁、伶工学社、更俗剧场,设绣艺传习所,建博物苑,开翰墨林、图书馆,筑气象台,办《新通报》,主修《南通县图志》,其中,南通博物苑为中国第一座博物馆,博物苑与气象台联袂,自 1909年元旦起,将每天测得之气象预报,交付当地报纸刊载。后人谈及中国最早之两座气象台,其一就在南通博物苑。

张謇和张詧为建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之理想社会,乃将以下层贫苦民众为对象之慈善机构制度化,并纳入大生集团的年度开支计划。

为扩大社会教化,大达轮船公司对来通乘客实行票价打折服务;邀请梅兰芳等戏剧名家到南通演出;更于南通资助召开全国和地区级会议;印制宣传南通之旅行指南和包括统计数字、照片、地图、发展远景规划资料;成立电影公司记录南通地区大事,为民众提供休闲娱乐。

1919年,在给挚友梅兰芳的信函中,张謇说:“我国之社会不良极矣。社会苟不良,实业不昌,教育寡效,无可言者。而改良社会,措手之处以戏剧为近。”(张謇:《张季子九录 文录》)戏剧者,文化之一种,以戏剧改良社会,亦社会教化之一端。

同年,张謇即创办中国第一所戏剧学校南通伶工学社,专程聘请欧阳予倩莅通任主任主持校务。张謇开创南通戏剧教育,亦出自其社会教化之战略思考。

伶工学社外,张謇在南通城西南、桃坞路西端创建更俗剧场。通俗剧场一反旧俗,引入欧美文明观剧规定,张謇和欧阳予倩亲拟十二条场规,由是移风易俗,又开社会教化风气之先。

张謇和张詧在南通改善民生,开启民智,倡行社会教化,城市建设是重点。从张謇和张詧对南通城市建设布局可见其社会教育化卓识。南通城市布局, “一城三镇”,分片布局,城镇相对独立,各自合理发展,非有高屋建瓴、文化转型大手笔不能办到。

南通城市不仅适宜居住,更具社会教化功能。张謇和张詧修马路,建博物馆、图书馆,造五山公园,至1918年,五山公园扩展为东、南、西、北、中五公园,谓“五山以北五公园,五五相峙;一邑之中一大苑,一一珍藏”。张謇又言:“公园者,人情之囿,实业之华,而教育之圭表也。”哲言妙趣,内含教理,足见城市营造者博大之教育情怀。而张詧发起修建之前明名胜北钟秀山风景区,将天然风景与社会教化融合为一,堪称胜景,更见张謇和张詧之教化苦心。“自觉地将城市文化、古代光辉的社会与伦理思想作为城市发展中重要导则,其中国文化、东方哲学思想与方法论的底蕴随处可见”。(吴良镛语)

1918年,《亚洲》杂志编者之一,弗莱德里克•R•赛提斯专门撰文介绍南通,在标题中即指出南通是一座“模范城市”。

次年,上海出版之英文报纸《米拉德评论》赋予南通“模范地区”称号。中国报界开始广泛称誉南通为“模范县”。 “模范县”一词遂广见于于新闻报道和公共演讲中,进入学校教科书。

1920年上海英文报《密勒氏评论报》主笔J.B.鲍威尔访问南通后,更将南通称为““中国大地上的天堂”。

 1912~1921年,英人撰写的海关十年报告有专章论及南通:

  “现在上海附属口岸的通州,早在1899年就开始了建设……除了街道比较狭窄外,一切都像上海的公共租界。市内有各种商店,西式楼房到处可见。张謇是使通州发展成为一座中国模范城市的主要人物。”

  “通州是一个不靠外国人帮助,全靠中国人自力更生建设的城市,这是耐人寻味的典型。所有愿对中国人民和他们的将来作公正、准确估计的外国人,理应到那里去参观游览一下。”

时隔80年,今人吴良镛感知而言,南通乃“中国近代第一城”。近代第一城,在其城市建设,城市布局,亦在其文化教育内涵。南通当年揽中国模范县美誉,起源盖在张謇、张謇主张之乡村建设(村落主义)及张謇和张詧毕生之努力践行。

1920年杜威抵南通考察,乃由衷赞美:“南通者,教育之源泉,吾尤望其成为世界教育之中心也”。杜威参观学校和南通社会后,不敢以教育专家自居,在南通,他真正见识了中国人以一己之力弘扬教育,而其教育又以广开民智、普及平民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为机由,造福桑梓,影响社会。他行走南通,耳闻目睹,是惊艳,是游园之惊梦。他之所见,是张謇和张詧弟兄倾家荡产、以献身精神和不懈努力而成的教育社会,社会教育,于是便有“南通者,教育之源泉”之崇高评价和无限希望。

普及社会教化,翰墨林功不可没

张謇、张詧倡行社会教化,其目光固不在南通一地,而在中华,在全体国民,在全社会。

晚清民初,政府无为,民不聊生。张謇痛切感到,国家之强,本于自治。乃以晚清新政为契机,与张詧同心合力,励精图治,由实业教育肇始,苦心经营地方自治,以求民生于南通一地先行。至1914年,实业、教育、慈善、文化、交通、盐垦、地方建设渐次而兴,各地亦争相效尤。

南通既为中国近代化之先驱和楷模,南通之形象塑造至为关键。南通过往之声誉,在于张謇和张詧兴实业、教育、慈善、文化、交通、盐垦、地方建设所取得之一系列成就,然无辅以现代化之宣传手段,难以弥成影响。于是便有以近代出版业将南通之模范县形象进一步提升之举措。

1903年,张謇和张詧在南通创建翰墨林印书局,标志着南通近代印刷业之开端。翰墨林是南通创办的中国近代早期印刷出版机构,比上海商务印书馆晚六年,而早于中华书局九年。故不仅是南通,亦为中国近代最早出版社之一,而或为中国近代第一个地方出版社。

翰墨林觅南通半芜苑园西园址,乃取唐诗人张说“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句,赋名翰墨林编译印书局。张詧出任翰墨林编译印书局总理。

在制定书局章程时,张謇开宗明义指出,办印书局是“私益之义少,而为一方学术公益之义多”。书局先后出版《日本宪法义解》、《日本议会史》、《英国国会史》等书籍。张謇和张詧还延聘外国学者和遴选中国文笔优长且能通外国语者到书局任职,张謇和张詧在朝鲜结谊之友人金泽荣即为书局聘请之人选。

此后二十五年中,翰墨林和南通及埠外书店印制发行大量彰显地方建设之书籍资料。此外,更有十余家报纸和杂志辅以印制图片、地图、明信片、名片、教科书、文具、纸钞和各类大众印刷品,致力宣传推介南通实业教育文化慈善成就,成为南通与外部世界沟通之传媒中心,而为通向民生大业之特殊重要资源,为南通之崛起、中华之崛起作出直接贡献。

1911年辛亥革命浪潮带来冲击后,南通与整个中国都在努力寻找新的方向。中华民国成立伊始,给人民带来兴奋和希望,也带来混乱不安,随之而来的是理想破灭和剧烈动荡,所有希望变成泡影。

张謇和张詧清醒意识到,惟坚苦自立、以教育实业并举方能使地方能得到实际之发展和进步。这是他们在特定历史时期作出的历史选择。

南通成就影响遐迩,天下属望。民国国会遂示意南通编纂一部反映当地实业教育文化慈善成就的书籍。张謇时为农商总长,身在北京,即与南通知县储南强联系并获其支持,并立即与张詧议定全力编写此书及纲要,又重委得意门生、曾任南通师范学校校长和江苏省教育会会长之江谦领衔此项计划,其中更至少有16位地方学者被委以各分课题写作,且时时被敦促加速写作进度,而成为南通地方当务之急。

翰墨林书局则历史地承接了此一时期最重要出版物:《地方自治十九年之成绩》。

在此期间,张謇频频与张詧、江谦及地方官员通信给予及时指导,显示其高瞻远瞩之眼光和全面擘划之能力。

626日给张詧的信中,张謇指出,要用工业、教育、公益和慈善等章节来组成书的框架。他强调用逻辑方式来表现所有事物之重要性——包括工厂利润如何为创建学校提供资金来源,师范学校又是如何带动小学和中学的发展,如何因勘测需要在师范学校中设立测绘科目。张謇认为,《地方自治十九年之成绩》应是已完成事业与正实施和将施行项目之集大成。让人看到当前又能看到将来,树立足够信心。

《地方自治十九年之成绩》作为第一个系统记载南通近代历史之出版物,影响及于全国,其史学价值难以估量,为后人认识当年张謇、张詧和南通之形象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

《地方自治十九年之成绩》无意止于记录过去之辉煌,而是更着意于对将来之启示和规划。张謇和张詧从实业教育开始的所有努力,乃在民生、智民、强国之大业,十九年之成绩,仅在确立和导入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在之前十九年既已得到成功验证,接下来要做的是深入和推广。在张謇、张詧和江谦的领导下,此书的编纂者成功实现了这一意图,而翰墨林则首次通过印刷媒体向外部世界解读和推广南通的成功,并将这种解读以社会教化的形式传播到整个中国。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向上
CopyRight © 张謇纪念馆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54684号 您是本站第 9234806 位访客 Flash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