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张謇纪念馆官方网站,今天是:
孙中山与张謇
2013-2-1    作者:lsy    点击:6039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和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张謇是清末状元,我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身处同一时代的两位杰出人物各居一方、各营其事、各展其才,他们会有怎样的交往和联系?两张珍贵的照片,把两个人物紧紧联系在一起。

1922年,孙中山在上海会见张謇之子张孝若时,一再问候张謇并谦虚地说:“我是空忙。你父亲在南通取得了实际的成绩。”同时,请张孝若向张謇转赠自己亲书“季直先生惠存”(张謇字“季直”)并落款“孙文”的照片。无论从孙中山对于张謇较高的评价,还是主动赠送照片这一举动,都不难看出张謇在孙中山心目中的位置。这张照片被许多张謇研究者所关注,成为两人交往的一个有力见证。

张謇收到这张照片后会有怎样的反应?这一直是我所关注的话题。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因资料所囿,苦不得解。直到今年7月,欣获广东省中山市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提供的一张从未公开的珍贵照片,才释解了心中的疑云。

这张头像照是张謇拿到孙中山赠送的照片后,亲自题写“中山总统赐存”并落款“张謇敬赠”后回赠给孙中山的。来而不往非礼也,深谙君子之礼的张謇,岂不知这一常理?况且对方是名扬天下、万人之上的总统先生?

          

稍加考证和探究,孙中山和张謇有着不解之缘:

一是孙中山与张謇第一次会面。19121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任命张謇为实业部长。到任后的第三天,张謇与孙中山这两位时代英豪第一次见面了。在当天的日记里,张謇对孙中山的评价只用了寥寥四字:“不知崖畔”。“崖”即“边际”。张謇觉得孙中山把事情想得太过简单和浪漫。“务实”是张謇人格特征中很重要的一面,他主张做事业一定要有系统性、科学性、示范性,“做一分是一分”。孙中山因未曾躬身实业,故充满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

二是张謇辞任实业总长。1912年初,孙中山为筹集军款,向工商巨头求助,张謇积极帮助孙中山筹款,他以大生纱厂作担保,向日本三井洋行借款30万银元,但仍是“杯水车薪”。出于无奈,孙中山不得不与日本签订《中日合办汉冶萍草约》,后因舆论强烈反对而未果。孙中山认为“合办”是在当时具体环境下的灵活应变的权谊之计,是必要的让步和妥协。而张謇认为“合办”影响“政府利益”而竭力反对。张謇曾致电孙中山:“惟謇身任实业部长,事前不能参预,事后不能补救;实属尸位溺职,大负委任。……谨自动辞职。”同年27日,张謇辞任实业总长一职。29日孙中山复函张謇恳切挽留:“直言文所深佩。时危拂衣,想非所忍,尚企为苍生挽留,不胜盼切。”但未能说服张謇。此事可看出两人在政见上的显著差异。

三是张謇亲自主持孙中山的追悼仪式。1925312日,孙中山病逝,张謇十分悲痛,在南通公共体育场举行盛大追悼会。张謇身着礼服亲自主持:“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所以孙中山不但为手创民国之元勋,且为中国及亚东历史上第一大人物。……对孙中山,勿爱其长而因铲其短,勿恨其过而并没其功,为天下惜人才,为万世存正论。”

孙中山与张謇在近代中国历史演进过程中,都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因两人的出身、性格、政见的不同,作出了某些不同的选择,但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可谓殊途同归。

           (作者系江苏省海门市常乐镇人民政府镇长)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向上
CopyRight © 张謇纪念馆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54684号 您是本站第 9103527 位访客 Flash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