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张謇纪念馆官方网站,今天是:
孝敬父母
2011-9-20    作者:admin    点击:3699
游子眼中泪
慈母心上血
——张謇
张謇是个远近闻名的孝子。他从小看到父母“锄火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情景,经常一起下地干活,或帮做家务。
张謇在外时间较多,每每不忘给父母写信。在江宁随吴长庆军队移驻山东;赴朝鲜身居异国他乡,却常留恋家乡,思念父母,曾写下了有名的《检衣》诗:
  北风动庭树,落叶浩如雪。
    游子身觉单,检衣辄呜咽。
    游子还家时,襦袴垢且裂。
    垢者忽以新,裂者忽已缀。
    瀚期复缀斯,不闻慈母说。
    游子计出门,终年十常七。
    还家慈母劬,出门慈母辍。
    念此心孔伤,泪下不可辍。
    游子眼中泪,慈母心上血。
立下了“此后之皮骨心血,当为世界牺牲,不能复为子孙牛马。”“当以劳死,不当以逸生。”的鸿鹄大志。
张謇处处敬重孝顺父母,牢记父母教诲。光绪二年(1876)元宵诗云:
欢喜治酒食,奉之上高堂。
长跽颂大人,百岁恒乐康。
大人向六十,鬓发玄且苍。
期儿得一第,期儿生男祥。
一第差救贫,生男慰榆桑。
光绪三年(1877)春节前夕,债主盈门,张謇上典当质度债过年。正月初一,按照惯例,张謇、张詧率家人向父母拜年,初五上岳父徐家拜年,以示尊老。十一日父亲张彭年60岁生日,弟兄俩仍设法操办寿礼,连续4天宴客,以尽孝道。
光绪四年(1878)十一月二十七日,母亲金氏六十大寿,张謇心想父母为自己冒籍之祸家贫拮济,再说也不该破费人家,唯有苦学成才才是最好的孝敬,待到自己功名成就之时再大庆也不迟,但又不能不表示,于是严诫谢客,仅置酒食招待戚族子侄,其余一概免贺。众人称赞张謇兄弟:“汝兄弟勉学为好人,使人归美父母,胜于俗之称寿万万。”
光绪五年(1879)正月十七日,张謇在江宁吴长庆处正繁忙公务,得家书知张詧生子张慰祖,家中极窘。又知自己托束纶所携带的家书、桃桂、高丽参等皆丢失,实感可惜又无奈,只得节衣缩食,再寄常乐家中银30两。
光绪六年(1880)正月二十五日至三十日,父张彭年因金氏夫人去世而悲伤过度,患病卧床,张謇与哥张詧日夜侍候于侧,10日方痊愈。
光绪八年(1882)六月初十,张謇在江宁孙云锦属下致函常乐家中并银50元。
光绪十二年(1886)大年初一,张謇因奉天试在京未归过年,为父亲南向叩头祝寿。
光绪十三年(1887),张謇赴河南开封黄河决口治水,南返临行前,特购皮褂一件以孝敬老父。
光绪十六年(1890)五月二十五起,父卧病在床,张謇请医生,与张警侍候10昼夜。1893年父病,张謇在旁尽孝侍候入微。
光绪二十年(1894)五月张謇刚中状元,正值日本侵朝局势日趋严重之时,十六日得家讯,大人病重,饮食未复元,精神益不如前。且此时家中仅存妇女。然兵讯未解,形势不便离京,正是忠孝不可两全也。十七日晚,张謇为父卜卦,得“葬日、拟墓址”。九月十八日,果真接到父张彭年十七日病逝急电,他悲恸异常,循例守制,离职回籍。二十日张謇启行,在天津与叔兄两人会合。二十七日取道上海抵常乐家中,入家门伏地恸绝:“一第之名,何补百年之恨;慰亲之望,何如侍亲之终?” “不堪重忆科名事,宫锦还家变雪衣!”十一月十五、十六日受吊。十二月十九日启殡,权厝于外曾祖墓侧。十二月二十八日,张謇为父去世百日,于家中剃发设祭。户庭几筵,贫迫弥甚,约略所贷,一岁之中几及花银6000余。张謇从21岁开始记日记,一生未断,唯独父亲逝后的100余天中,触绪增恸意绪慌忽,亦无日记,足见其悲痛至绝。老父一生勤劳艰苦,待到好日子来临,尚未看到儿之大业,却走了。悲哉!悲哉!
光绪二十一年(1895)正月十六日,张謇抵通州,选定城东南王字河东为父张彭年与嗣母葛氏墓地,料理租地、修墓事务。此后,张謇每年春天,奔波于常乐、南通、西亭祭祖、扫墓。
光绪二十二年(1896)十二月二十八日,张謇家中还负债七千余元,想到这些多为自己而负债,父亲有志未竟,理当父债子还。张謇便在家祭时向父亲陈告:“必以二年内解决,以还父志遗愿。”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向上
CopyRight © 张謇纪念馆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54684号 您是本站第 9206428 位访客 Flash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