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张謇纪念馆官方网站,今天是:
改进制盐
2011-9-20    作者:admin    点击:4782
通海地区沿海原本的旧式制盐法(煎盐)都为两步法:第一步,引水制卤。在海滨开挖引进海水的河道,河边开辟广场,场内按3米长,1米半宽分格成一个个制卤塘,底面光平铺有草木灰以吸取海水中的盐份,将海水引进制卤塘日晒成盐卤。第二步,取卤煎盐。将达到一定浓度的盐卤,倒进盘篮大的大铁锅——“(金+敝)锅”内,以就地取材的尖毛草等为燃料烧煎,用平板铁铲铲盐,制成细盐。将烧成的盐从锅内取出,冷却后即可包装交货。少数农民无钱买盐,或逼于生计,便稍稍取卤回家小锅自制自用,称为“私盐”;或将制得的盐偷偷贩卖换钱,称为“贩私盐”。这种晒灰淋卤,蓄草煎盐,草耗大,成盐慢,产量低,成本高,质量差。淮南(江苏东部沿海)盐场始终采用蓄草煎盐的落后方法,不仅浪费土地资源与垦荒矛盾突出,更严重的是盐的成本比邻近的淮北盐场的晒盐要高达15倍,灶丁制盐每桶成本4元左右,而垣商收购仍按额定桶价每桶2元左右,视灶民为奴役,灶民生活之苦,可以想见,所以灶丁成批逃亡,屡见不鲜,制私贩私日盛一日。
光绪三十年(1904)起,张謇将国内外多种制盐方法在同仁泰公司进行试验、比较。
首先,仿试“东盐法”(日本法)。张謇根据1903年考察日本松永町盐业所学得的制盐法,又邀日本技师崛田信男、德田乙五郎、石井千代吉3人前来查勘盐田试验区、指导监造。初定方百亩,于同仁泰盐业公司租通海垦牧公司北河界北辟地120亩筑堤开港,建造了30亩盐田及相应的日式灶舍,投资近4万两,设釜试制。本年成盐91桶有奇,产数虽微,而收效之速,为日本初创盐田所未见,制出之盐的色白与日本相等,其味甘则日本也无,赞为独绝。张謇咨呈两江总督,称同仁泰盐业公司“此项新法改良之盐,为中国从来所未有”,并附旧法、日本法、欧洲法三项盐质分析比较表。
年份      产盐(桶)    每桶成本(银两)
1904       99.7           26.165
1905      194.3           27.78
1906      797.5            9.257
1907     1305.0            6.164
“东法盐”虽质量较好,成本也逐年下降,技术也取得成功。但生产投资大,费银4万两,需本过重,每斤成本高达27文,销路多阻,不合算,难推广。
第二,仿制浙法盐。即仿浙江东部括土淋卤法工艺,但卤浊盐黯,费银560余两而止。。
第三,仿海州、山东晒盐法。筑土池,因土质疏松池漏,不盛卤,改筑砖池仍漏,设法用泥涂缝,费银760余两,因无良效而止。
第四,仿松江板晒法。光绪三十二年(1906)四月,张謇视察盐田,仿制松江的板晒盐法,即把海水盛在带边框的木桶里,置于阳光下曝晒,使海水蒸发成盐,此法可不用草煎,也不需草灰吸卤,节草有利垦殖,成本低,每斤13.8文。刮沙淋卤晒出之盐,卤洁而盐白,乃成功。但对天气依赖性很大,盐粒较粗。此法成功,即设板晒场,就丁荡东筑墩、建垣屋、开河、开港、建闸、辟场、筑塔、置板、建事务所等,开始制板3000块,很快到1万块,计费3.46万两投入生产,计划增至4万板。1919年16300块,1921年17000块,最高达2万块。
松江板晒法,具有成绩,继续晒制,遂成散煎、板晒(集中生产方式)并行之局。于吕四东约15里处建板晒场,逐渐改为板晒,共有晒板1.2万方,包户52家,年产晒盐3-4万担。吕四西北15里处,设聚煎场,仅存煎灶22副,年产1000担左右。后因雇工、用煤成本太重,后废止,仍归灶丁领草散煎,向公司缴盐。
十月,张謇视察同仁泰盐业公司之丁荡新辟盐田墩基,筹于毛家港建港引潮。致函两淮盐运使,称同仁泰盐业公司从事盐业改良,因春雨太多,历时3年,诸法毕试,目前所用颇为支绌,拟援商借官本例,恳请贵司拨借规银4万两。
张謇并不满足于现状,又研制精制盐,以熟卤80斤,滤渣焙炒,实成盐14斤,试验精制盐获得成功,盐色莹洁,色味俱佳,令日本盐工也赞为盐味独特。张謇在1903年日本大阪市天王寺今宫的劝业博览会上,看到中国江、鄂、湘、齐、蜀、闽六省也有陈列品,可是“六省彼此不相侔,若六国然,杂然而来,贸然而陈列,地也不足以敷施。”便想“以余乡而言,通州、海门墨核鸡脚之棉,吕四真梁之
盐,皆足与五洲名产争衡,皆不与焉。”1906年意大利举办世界博览会,朝庭诏各省工商人等备品赴赛,张謇将吕四真梁盐送展获得“最优等奖牌”,为中国盐发见于世界之代表。张謇为之兴奋,告示周知,鼓励盐民。1910年南洋劝业会上 再获优等奖牌。1914年在美国旧金山世界博览会上荣获特等奖。自唐朝至清代淮南的盐产与盐税均冠全国,素有“淮盐甲天下”美名,尤其吕四盐品质最上,推为淮南之冠。                                                                                                                                                                                                            
光绪三十三年(1907),张謇多次至盐业公司周视议事,次月检查视察《盐法制》执行情况。经多法反复试验、比较、改进,取得了明显效果,1904-1907年,产量年年提高,由99.7桶上升到1305桶,增长13倍。每桶成本年年下降,由26.165银两降低到6.164银两,为原本的23.6%。
光绪三十四年(1908),张謇考虑公司开办以来,成本较高,为保障股东利益,谋求提高盐价,拥有销售市场,经清政府派员调查与张謇反映相符才答应盐价每斤涨3.5文,同时在通州、海门、如皋专销。张謇对盐业的一系列改革,大大保护了盐民利益,也提高了产量和效益。同仁泰盐业改革后产量逐年上升,1908年以前年产2万桶左右,以后年产在三、四万桶,最高达5万桶,增产主要原因是发展了板晒法。此年张謇建立了同仁泰盐业公司的销售机构——大咸盐栈,垄断了通州、如皋、海门一带的食盐销售市场。成本较重的东法盐业停制,续制板晒盐。建筑试验场、卤池房屋、辟盐田、置盐釜、挑墩筑堤及板盐场、煎晒场、聚煎场建筑购备等,共用银72134两,正式投产推广。制板从开头的3000块,至1921年发展到17000块,最多达2万块,具备了扭亏的条件。然而张謇任职公司5年,未受公费一文。
宣统元年(1909),正月上旬,张謇与江督端方去吕四视察盐田,看秦潭丁荡板晒场。次年,张謇作读书杂记《古食盐考》,著《说盐》、《推广板盐,请股东筹济资本》,十二月,撰《张季子说盐》,由翰墨林编译印书局出版,上海时中书局和中国图书公司发行,并译成英文向国外介绍,受到时人高度评价:“此为当时无以伦比之名著,风靡海内外,或曰五百年难得之佳作。”
由于同仁泰初期用于生产改革试验的投资耗费很多,到1905年原本股金基本用光,张謇又号召股东增资12万两,结果只收到5万两,以后一直保持15万两的股额。由于资金不足,宣统三年(1911),张謇多次亲赴同仁泰盐业公司,调来长期借款很多,如恒贞堂1.5万两,贯永、鑫记5000两,樊时勋5000两,大咸食岸公司1.5万两,通海实业公司近7万两,长江公款1万两,连同其它借款,总数达20万两。以后历届帐上存项,包括股金,总在30-40万两,为同仁泰实际运用的资金概数。
种草煎盐废灶兴垦
虽然推广板晒盐创造了扭亏的条件,但据历年营业状况为看,合计盈亏两抵,仍实亏银158468两,分年为:
1903年,亏14860.331元;
1904年,亏16474.151元;
1905年,亏22653.05元;
1906年亏,25620.284元;
1907年亏,35452.715元;
1908年亏,23390.258元;
1909年亏,28341.6元;
1910年亏,4760.653元;
1911年亏,4756.827元;
1912年盈,7421.789元;
1913年盈,10419.580元。
张謇按清朝户部通知,实现了盐色已精,产量增加的要求。可是,由于清政府极端腐朽,改革难于落实,政策仍束缚盐业发展,户部不管销路,而官定之草价、牌价、岸价,又全为盐运司私意考虑,十九世纪开始,煎盐日衰,已属苟延残喘,是维持垣商和盐民生活的过渡状态。其不可抗拒的客观原因:一是,煎盐成本高,劳动效率低,不敌晒盐。将煎盐改为板晒盐,节省下大量荡草用于埋青盖草,改良了盐咸地,加速土地成熟,可发展棉花生产。二是,盐商困难多,前途渺茫。民国二年(1913),北洋政府与当时五国银行议借以盐税为担保大借款2500万英镑,规定须聘请外人协助管理盐税事务,盐业被洋人所控制包办,关卡繁多,各路要钱,加上治安腐败,匪警暗通,江湖大盗,杀人越货,流霸勾结,偷窃扒拿,视为畏途等,对盐商积弊太多。三是,经济规律无法抗拒。制盐业与种植业比较效益出现明显差距;海势东迁,卤气日淡,蓄草煎盐之地,产草多年,茂草日盛,土质肥沃,如将草地开垦种粮食可增收3倍,种棉产出率更高,久禁不垦,实是浪费土地资源,有识之士早有察觉。四是,人民大众生活所逼。长江江岸时常坍没,灾民向荒荡地逃荒甚多;商人见草地丰茂,有利可图,报效场主,私占垦种的大有人在;垦种越多,草少价贵,盐与垦矛盾日趋突出。五是,张謇通海垦牧大获成功,成为样板典型,又见垣商手中大片草地,与其坐视受困,不如起而兴垦才是最佳出路,为此,张謇又及时提出了废灶兴垦、奖励植棉的主张,1914年,农林工商部颁布了开垦荒地和奖励植棉条例,张謇先在同仁泰公司进行放垦,公司所收灶户,愿转业为农者,优先给予土地,不愿者适当集中,继续煎盐。“墩”、“灶”制盐之地纷纷转产为粮棉之地。民国七年(1918)二月,张謇东行至吕四,亲自视察规划五、六、七区草地废灶兴垦植棉2万多亩。通海两县成块草地4.2万亩及杂草荒滩49.8万亩推进开垦。
同仁泰的利润分配,规定先付官利,略提公积,其余利则股东得10/13,拨款1/13为通州师范经费,2/13为“执事花红”。由于多年亏损,这一分配方案并未兑现,1932年,同仁泰经股东会决定结束业务,盐业另觅商人承办,至此同仁泰盐业公司遂告一段落。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向上
CopyRight © 张謇纪念馆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54684号 您是本站第 9235727 位访客 Flash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