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张謇纪念馆官方网站,今天是:
出生常乐
2011-6-13    作者:Admin    点击:5318
 

滚滚长江东流水沉沙生东洲
滔滔黄海西涌潮浪涛送明珠。
万丈白浪高悬,抖落千古缠绵,江海生出东洲海门这颗长江龙头的明珠。茶水冷了又加热,故事泡在水里,这片与水紧密相关的土地上,有着众多与水相关的人和故事。长江老岸(今老通吕公路)以北为未江坍过的江北老土,江北老土上的本场人俗称江北人江北人的语言为江北话。以南为涨沙新成陆的土地称为沙地,沙地上的人便称之沙地人,沙里人因老祖系崇明移民者居多,其语言为崇明话,称沙地话,属吴语系。沙地,随着移民的增多和后代的繁衍,为适应生产、生活的需要,相继形成了一个个小镇。海门县城东北约10公里处有个常乐镇。
清咸丰三年癸丑(1853)五月二十五日(阳历71日)卯时,在这濒江临海年轻的大地上,从常乐镇西市梢敦裕堂前进之西屋(今颐生酒厂办公室东南角,围墙内侧),一个富裕农民兼小商人户家里,传出一声婴儿的啼哭,一个男娃降生,小名长泰,这就是42年后成为状元的张謇。
父亲张彭年除种田外,还兼挑糖担收废品,一肩挑两只竹箩筐,前筐上置有木盘,盘内放着麦芽糖饼,后筐内专放废铜、烂铁、破布等回收的废品,沿路叫卖,或手持摇鼓咚咚声响一路引人。小孩子闻声要买糖,大人用废品换糖,挑糖担者便左手持一种特制的刀板插进糖饼,右手用一块铁击刀板,当!的一声,便切开一块糖给你。于是,当张謇中了状元后,常乐一带便有了当当当,当当当,养个状元郎。的民谣。74年后,人们以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书法家、政治社会活动家、伟大的英雄等贵冠,将张謇载入中国近代史史册。因他情系百姓恩泽家乡,从而他的名字永驻于一代又一代海门人心中,他成了海门最靓丽的一颗明珠,一张对外的名片。
张謇祖先原是在苏南常熟土竹山。元代末年,一位叫张惟贤(张建)的人为躲避战乱,将家庭迁至苏北通州石港,成为张氏迁通一系的始祖。张维贤生十子,后各居一庄,名十张家园,至张謇这一代已有600余年历史,繁衍人丁逾万,张謇是第十六世。
张謇祖辈都是乡农。清代张謇的先高祖张元臣由通州石港迁金沙场东五里庙河南头总。祖幼孤家落,迁西亭。曾祖张文奎时,虽仍旧靠种田过活,已薄有家产,颇有资业。清嘉庆元年曾祖卒,留下三个儿子,祖父张朝彦(1788—1853)排行第三,时年9岁。年幼时,家颇温饱,从学私塾。因父早逝,先伯祖时常拿钱外出游荡,不受曾祖母姚氏所爱。姚氏去世后,先伯祖外出不返。十几岁的张朝彦,独自一人,掌管着母亲蓄积不薄的产业。先祖姑见弟尽得母蓄,指使儿子邱某引诱拉拢张朝彦不再干活,日夜赌博,叫十张麻雀”——极简单的纸牌赌具。而朝彦每赌必输,输了便变卖家产。村里人编了几句歌谣嘲笑他:张三麻雀输不足,今年卖田,明年卖屋。不到两年,连田地、房屋全都变卖输了个精光。田宅、耕地都贱卖给了本地瞿姓,而瞿还将田里的张家祖坟也蚕食变小。
金沙场有个经营瓷器业小商店老板吴圣揆,东台人,膝下唯有一女,便招张朝彦入赘为婿,并改其姓吴。封建社会上门女婿是不光彩的,但张朝彦两手空空,乐得有处投奔,生活才有所改善。转眼十几年,生儿育女,负担越来越重,小瓷器店经不起拖累,翁婿间时有言语顶撞,嘉庆中叶张朝彦便携带家小搬到南通县西亭自食其力,租地种田。吴圣揆也把小瓷店迁移到了海门常乐镇,依靠瓷器铺收入,兼治小农,家境衰而复振。朝彦除租种几亩田以外,也兼事瓷器贩运,据说生意最好的时候,经常雇来挑运叫卖瓷器的工人有十几个之多。
张朝彦入赘又分居,撇下吴家二老,不免有些过意不去,便让大儿子张彭年(1818—1894,字润之)每月都到常乐镇住上十天半月,帮助二老料理事务。张彭年幼年聪敏,喜好读书,但因家庭衰落,读书只能是一种奢侈。小时候张朝彦命他下田干活,他却抽时去听人家私塾上课,一空就坐地躲起来看书。塾师静海丁先生看到张彭年一有时间就在窗底下偷听,很为感动,极为所爱。而其父见他逃耕至学就来火:家穷人多,不种田吃什么?父亲在田里晒太阳,儿子倒在屋里乘风凉,树根下看书,有这道理吗?但张彭年横竖不听。私塾先生就向其父说情:既然他好学,就让他去学。半日读书,半日耕田,学到能做事了就不让学行了。后读完《诗经》,能作七言对即止。张家世代种田,到张彭年才算有了个读书种
张彭年当家后,手头逐渐宽裕,居然在西亭营造了一所房屋。不料房屋才造好,老二张彭庚打死人命,吃了官司,张彭年倾家营救,人财两空,负债累累,连新造的房屋也都抵给了债主。
西亭既已破产,吴圣揆又卒,张朝彦念岳父吴圣揆提携之恩,命儿子张彭年聘娶金氏,张家乘小船移到常乐镇吴家定居,去侍候高年独居的岳母。随后张朝彦去世,张彭年继承了吴家全部遗产:20多亩田地、一爿小瓷货店、5间瓦屋、3间草屋。既种田又做买卖,既勤劳又会计算,不久就富裕起来,瓷货店里经常雇佣着十几个挑脚,但始终没有放弃田间的经营和劳动。同时西亭还有一份家产,那是同治九年(1870)向他人贷款从周姓人家赎回的祖宅。
   
张彭年见瓷器生意清淡就转入兼营糖坊,走乡串户卖糖兑破布,
收益日增,除供张謇兄弟读书支出外,尚有积余。故民间素有三担
翻身常乐镇之说,三担,是指张家的糖担、许家的笼子(包子)
担、徐家的馄饨担,张家的糖担居首。张謇小时候也曾卖过糖,所以后来张家祠堂里的墙壁上仍挂有糖担大箩筐,用以教育后代不忘本。   
张彭年先后娶葛氏、金氏两房妻室,共生子5个。先娶葛氏,生长子张誉(乳名长源)、五子张警;后娶金氏,生二子张謩(乳名长庆,10岁时溺水而亡)、三子张詧(乳名长春)、四子张謇(乳名长泰)。张謇排行老四,故人们称之张四先生。因履行祖父入赘改姓吴的诺言,张彭年又继承吴家产业,吴家又替彭年娶了第二房妻子金氏——张謇生母,约定生下儿子姓吴,所以张謇在私塾读书时起名吴起元,直至16岁如皋冒籍应试时才改名张育才,字树人。24岁呈请改名为张謇,字季直;中年时曾号处默、宜宧。50岁以后号啬庵,亦称张季子,晚年号啬翁。花押时用自强不息或简写自强。室名有啬公、烟波钓徒、江上人、步兵等。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向上
CopyRight © 张謇纪念馆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54684号 您是本站第 9235106 位访客 Flash首页